邹燕勤糖尿病肾病对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本病在早期大多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 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今将邹师治疗糖尿病肾病常用对药经验总结如下:1.*箭羽、地骨皮——降低血糖现代医学认为:持续性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的病理基础,因此,降低血糖是临床治疗的首要任务。邹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擅长使用*箭羽、地骨皮,且每每用量较大,一般为20~30g,均取得较好的降血糖作用。考*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附属物或其嫩枝,味苦、辛,性寒,入血分,善破血散结,活血消肿止痛,民间使用其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证明,*箭羽对健康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地骨皮甘寒能清内热,《神农本草经》曰“主……消渴”,《圣济总录》载地骨皮饮专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现代药理证实,地骨皮水煎剂灌胃能明显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和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能减轻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枸损害。同时邹师强调,中药降血糖作用相对较慢,可与西药联合应用使患者空腹血糖<6.0mmol/L(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餐后两小时血糖<8.0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6%,从而可减轻肾损害。2.天花粉、石斛——滋养胃阴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肺、胃、肾三脏灼热伤阴,阴虚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主症为口渴多饮,故中医有消渴之名。滋养胃阴是其治本之法,邹师多用天花粉、石斛。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得配本草》认为其“兼入少阴经”;《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消渴”;《本草汇言》曰:“天花粉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神药。”邹师据此取其清热生津止渴之功,用于消渴疗效显著,称其为治消渴之要药。石斛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胃、肺、肾经。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的作用。《药性切用》曰:“石斛平胃气而除虚热,益肾阴而安神志,为胃虚夹热伤阴专药。”故石斛对于胃阴不足而有虚热之证最为适宜,为胃阴不足之要药。邹师将二药配伍应用可以清肺胃虚热,滋养胃阴,生津止渴,能有效控制患者口干欲饮,舌红,少苔等症状和体征。3.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邹师认为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的特点,这与中医瘀血的病理改变相似;同时糖尿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因此,瘀血也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它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活血化瘀法也是邹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方法,常用药有丹参、川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丹参能“破癥除瘕”,《日华子本草》认为其“破宿血”,近有学者提出糖尿病肾病可按“癥瘕”辨证,其出发点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双肾缩小。丹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肾动脉灌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轻或延缓肾损害。《日华子本草》认为川芎能“治一切血……破癥结宿血,养新血”,言其为“血中气药也”(《本草纲目》语),实指其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并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肾小球脂质 化损伤,抗纤维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保护肾功能。丹参、川芎相须配伍,活血化瘀之功倍增。4.荷叶、决明子——调节血脂糖尿病常见有脂代谢异常,而伴有糖尿病性肾病时,其脂代谢紊乱程度高于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可致血脂紊乱的趋势愈加明显。邹师非常注重调节血脂,善用荷叶、决明子。《本草纲目》中记载,荷叶能“升发元气,裨助脾胃,散瘀血,涩精浊,清水肿、痈肿”。《证治要诀》认为“荷包叶服之,令人瘦劣,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本草通玄》曰:“开胃消食,止血固精。”药理证实:荷叶所含生物碱及*酮均有调脂作用,小剂量荷叶*酮对体外肝细胞合成胆固醇有抑制趋势。并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荷叶生物碱可降低肥胖大鼠的TC、TG及体质量增长指标。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作用。《本草正义》记载:“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本药的降脂作用也是肯定的。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其所含蒽醌糖苷类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减少胆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及增加排泄,通过反馈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并可以降压,且持续时间较长。现代研究表明:调节血脂可减轻和延缓微血管病变,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邹师亦讲“脂*性”不容忽视,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用荷叶、决明子确能降低血脂,从而达到降低尿蛋白的目的。5.玉米须、丝瓜络——利湿排浊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肾病者不但血糖、血脂异常,而且尿酸亦往往升高,甚者男性患者可见痛风症状。邹师认为尿酸升高,是体内代谢异常表现之一,与中医湿、浊有密切关系,因此主张用化湿、利浊之品,善用玉米须、丝瓜络。《岭南采药录》中记载玉米须“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现代实用中药》认为其“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载其“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四川中药志》认为其可“利小便”。药理实验证实:玉米须有利尿、降低血糖、止血等作用。丝瓜络味甘,性凉,入肺肝胃经,首载于《本草再新》,书中载其可“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陆川本草》曰其:“凉血解*,利水去湿。”《全国中草药汇编》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活血通络,利尿消肿”的作用。本品善入经络,能祛风活血通络,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如《药性切用》记载其“热痹宜之”,但其力较缓。邹师取其清、活、利之功,对于肾病肾功能不全突出以尿酸升高为主者,用之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含量,并可缓解因尿酸升高而出现的痛风症状。有关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糖尿病性眼底病变临床也十分多见,患者表现为视物昏花,邹师用杭菊花、谷精草养阴明目。为加强活血化瘀之力,邹师亦常用桃仁、红花。调节血脂增补山楂、绞股蓝。对于伴有高血压者常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以降血压。兼有气虚以太子参、生*芪补气健脾。尿中有大量蛋白则加僵蚕、全蝎以消除蛋白尿。水肿明显者有用茯苓皮、车前子利尿消肿等等。备注:本文选自邹燕勤、曾安平编著《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邹燕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12月出版。图片源自网络,特表谢意。如有兴趣进一步深入研习,请在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xw/3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侯大夫文摘关节炎专题国医大师朱良春痛
- 下一篇文章: 民间偏方糖尿病特效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