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山:岛、佛、灯塔的交融

(一)佛经中,观世音菩萨的居所梵语名为“普怛洛迦”,其中“普怛”对应着普陀山,而“洛迦”则指的就是洛迦山。这个名字在汉语中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寓意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美好。

我初次踏上普陀山时,还是一位少年,然而首次探访洛迦山,却已过了不惑之年。洛迦山坐落于普陀山的东南,两者仅相距5.3公里的莲花洋。尽管距离不远,却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常言道:“未至洛迦山,不算真正游过普陀。”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或许是因为波涛汹涌,又或是缺乏那份虔诚,我竟与洛迦山失之交臂了三十余年。

但此次,我终于有幸得以渡洋探访。在普陀山与洛迦山之间,莲花洋的波涛中,我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庄严与宁静。尽管历史上的洛迦山之行充满了艰辛,但如今,随着快艇的疾驰,我只需短短几十分钟便抵达了西码头的闻思亭。亭中那块镌刻着“缘”字的圆石,仿佛在诉说着我与洛迦山的深厚渊源。确实,“缘会法自生,一切得成就”,有缘相遇,便是最美的开始。洛迦山,这座面积仅为0.36平方公里的小岛,别有一番韵味。沿着洛迦路拾阶而上,穿过挂有已故妙善大和尚题写的“洛迦名山”匾额的亭屋,眼前便是岛脚。这里是一处悬水小岛,岛即山,山即岛,岛脚便是清澈的滩头,礁石嶙峋,雪浪翻滚。极目远眺,是万顷碧波,浩渺无际,海鸥盘旋,航船远行,仿佛一道金练铺展在远方。四月的阳光温柔地洒落在小岛的枝叶上,显得分外宁静。

这座小岛充满了绿色生机。除了中间的小道,两旁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叶。我始终认为,树是岛的灵魂。一个岛只要有树和绿意,便有了生机和依托。尽管洛迦山的绿化不及普陀山那样古树参天,却更显得原始自然,多姿多彩,充满野趣。同时,这里也珍藏着不少古树名木,如大悲殿后山坡的海桐、圆通禅院边山坡的滨柃,以及那高达四米的冬青卫矛,都显得分外珍贵。

此外,洛迦山还给人一种幽寂之感。岛上花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悠扬悦耳,让人流连忘返。山道两旁绿树环绕,栏杆盘旋,曲径通幽。尽管有时似乎已到尽头,但转身却别有洞天。在这长长的山道上,我们一群人悠然前行,远离了车马的喧嚣和尘世的纷扰。然而,你能忍受这份幽寂吗?在这幽寂之中,又是否隐藏着佛的智慧呢?洛迦山,这尊别具一格的卧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它不仅是一座岛,更是一座山,同时还是一尊佛,这种三重身份的融合,使得洛迦山在地球上独一无二。无论你站在普陀山的佛顶山、南海观音还是西天,亦或是乘坐船只在海面上远眺,都能清晰看到它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形态,头、颈、胸、腹、足,每一处都分明可见。

洛迦山因佛而名,因佛而成为名山。传说中,这里是观音修道的地方,后因道场狭小,观音便跳至普陀山发展,从而诞生了普陀山的观音跳景点。尽管从历史角度看,洛迦山早于普陀山,但真正让洛迦山声名鹊起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僧侣们的结庐而居。清末以后,洛迦山又陆续兴建了妙湛、圆通、自在、观觉四座茅逢,尽管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但它们所蕴含的深厚佛教文化却得以传承。

如今,沿着洛迦山的香道漫步,你会看到土地祠、伽蓝殿、圆通禅院等古建筑,它们虽规模不及普陀山宏大,但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自然品位却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甫上岛不久,从香道上仰首透过树丛远眺的那一刻,远处的寺院、佛塔若隐若现,仿佛触手可及。那寺院大概是圆通禅院,墙尖上斗大的佛字在树荫中若隐若现;那佛塔可能叫妙湛塔,灰色塔顶在树丛中时隐时现。这些“冰山一角式”的建筑,令人在顿悟佛的圆通与大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静谧与深邃。而那些伫立在“普门品”故事碑廊旁的僧尼,则以他们静默的背影,现身说法地阐释着“寂静妙谛”的深刻内涵。大悲殿南山岙的圆觉塔,亦被尊称为灵骨塔,其第二层珍藏着妙善大和尚的灵骨。洛迦山寺院的大规模兴建活动,都是在妙善大和尚担任全山方丈期间得以推动,而这座圆觉塔的选址,正是他亲自斟酌决定。曾有幸数次与妙善大和尚相见,他的笑容总是那么自然、恬淡,仿佛蕴含着深意。在他圆寂时,我亲眼目睹了整个后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棺木上覆盖的那张被面,上面绣着《金刚经》中的一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让我深思。或许,妙善大和尚选择在洛迦山而不是香客络绎的普陀山度过余生,正是为了追寻那“梦幻泡影”般的佛境。在这里,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让我们在缅怀他时,更能体悟到那份宁静与深远。洛迦山,这座宛如灯塔般的小岛,不仅承载着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除了那引人入胜的水晶宫、神秘的龙泉古井以及传奇的仙桥等古迹外,洛迦山还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灯塔。这座灯塔自清光绪十六年建成以来,便默默地守护着岛北山巅,以红白相间的外墙和横纹覆条石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唯有它随着时断时续的清磬声,依旧坚定地指引着在莲花洋中苦渡的人们。因此,洛迦灯火也成为了洛迦山不可或缺的胜景之一,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吟咏。清时的释幻敏曾赞叹道:“百千光彻百千应,万亿灵通万亿荧,一点就中何限际,灯传无尽耀山溟。”而当代诗人季位东也深情地描绘道:“天开图画洛迦山,人在蓬莱浩渺间,寺院不多地静寂,独留灯塔照尘寰。”

在舟山众多的孤岛悬礁中,虽有大大小小的灯塔无数,但洛迦山的灯塔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它不仅在物质层面为人们指引方向,更在精神层面和哲学层面发挥着深远的象征意义。正如佛所言:“一灯能照天下黑。”这一盏明灯,无疑也照亮了洛迦山人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1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