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村漫步时,我偶然发现了一棵奇特的树木,其树干上竟生长着形似“翅膀”的奇特结构。然而,由于我与种植这棵树的老人语言不通,无法得知其名。只知道,这棵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带着这张照片,我向许多人询问,但都表示未曾见过如此奇特的树木。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得知,它被称为鬼箭,学名卫矛,更准确的名称是栓翅卫矛。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卫矛》中,李时珍记载道:刘熙在《释名》中提到,齐人将箭羽称为卫。这种树木的树干上长有直羽,宛如箭羽和矛刃自卫的形态,因此得名。同时,张揖在《广雅》中又称之为神箭。李时珍进一步描述,鬼箭生长在山石间,小株丛生。春天时,它会长出嫩条,每条上都长有像箭羽一样的羽状物,看似三羽。其青叶形状类似野茶,对生且带有酸涩的味道。在三、四月间,它会开出黄绿色的小花,并结出如同冬青子般大小的果实。然而,这种奇特的树木并不为山人所熟知,往往只被樵夫所采摘。

.病名。

指被鬼神所射之箭所致的疾病。迷信者认为,人体若被鬼箭射中,便会引发各种病症。

2.木名。

卫矛的另一种称呼。

3.武器名。

鬼箭亦可作为武器使用,其形态与箭羽相似,具有自卫的功能。

(此部分留空,因为原文中第四点并无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添加或保留空白。)羊毛疔4.病名

最早见于《证治准绳·外科》卷二,又有羊毛疔瘤、羊毛痧、羊毛疹或羊筋痧之称。在南方,人们称之为鬼箭。

那么,“鬼箭”与“羊毛”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它们实际上是闭塞结硬的络脉,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疼痛的产生。当身体各处感到疼痛时,人们往往会称之为鬼箭所伤。然而,鬼神是无形的,又怎能射出有形的箭呢?实际上,这是由于卫气虚弱,腠理不固,导致贼风侵入经络,荣卫之气无法畅通所致。在南方,人们将这种病症称为鬼箭;而在北方,则称之为羊毛疔。

治疗时,医生会在疼痛处进行按压,并用针挑出形如羊毛的闭塞结硬之物。因此,南方人也将此毛视为箭,但实际上,它只是闭塞结硬的络脉而已。若误以为真是箭所导致的疔疮,那可就冤枉了。

世间的治疗方法各异,或挑破以释放其邪气,或用麻油灯烧灼,或用艾叶温散、石灰炒熨,或用白芥子调之外敷,或用金银花内服。然而,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因挑断络脉而导致痿废之症,实在令人惋惜。3.鬼箭天钩鬼箭,亦被称为卫矛,是一种生长在山谷中的草药,被收录于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黄白卷十六》中。它具有治疗女子崩中下血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原文的“钩”字,有校注者认为应作“钓”。4.射鬼箭在辽朝的军制中,出征和凯旋时都会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射鬼箭”。这种仪式是将死囚或俘虏绑在柱子上,然后军士们朝着军行方向乱箭齐发,将其射死。据说,这一仪式旨在驱除不祥,保佑出征顺利。

在辽史中,有记载称在某次军事行动中,军士们在箭笴山捕获了叛奚胡损,并对其执行了鬼箭的惩罚。同时,还诛杀了他的三百名同党,并将他们沉入狗河。此外,在《草木春秋演义》中,也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其中一位番营将领手持海桐刀,腰间配备川芎和鬼箭,其箭法之高超,似乎能够射死百万雄兵。

5.鬼箭的奥秘

经典记载,鬼箭共有十二支,拥有辟兵之能。常修心法,想象心中生长出十二株灵芝,其上与肺相连,以意念汲取其精华,此即名为鬼箭。若常行此法,五兵不侵,凶恶自消。《云笈七签》张君房(宋)

其小枝上覆有褐色的薄片,这些薄片在枝上的布局,宛如箭尾的精致羽毛,又似枝条四周生出的翅膀,正因如此,人们赋予它栓翅卫矛的美名。这棵树的高度通常在2至3米之间,其小枝呈现出独特的四棱形,上面还生长着2至4排木栓质的阔翅,宛如披上了华丽的羽衣。单叶以聚伞花序的形式对生在腋部,并结出蒴果。每逢秋季,当果实开裂时,它们就像树上挂起的一盏盏小灯笼,别有一番景致。卫矛的枝条和翅膀都显得别具一格,而到了秋季,其叶片红艳夺目,果实开裂时也是一片火红,极具视觉美感,无疑是一种优秀的观赏树木。卫矛的木翅可入药,被称为“鬼箭羽”,它具有破血、止痛、通经、泻下及杀虫等多种功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1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