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井陉的汉语成语背水一战井陉电视
井陉地处太行山东麓,为华北平原接壤黄土高原地区的咽喉。史上,多为兵家必争。 汉语成语“背水一战”就典出井陉,载入《史记淮阴侯列传》。古代简牍记事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只言片语背后详情却鲜为详知。 揭开尘封岁月,盘点历史年轮。公元年阴历十月,迎着箫箫寒风,一支上万人的汉军直奔井陉,长途奔袭赵国,消灭项羽军事集团侧翼势力,声援汉王刘邦。此时,刘邦正与楚王项羽对垒荥阳,并有北边燕和赵,东边齐的威胁。为尽快扭转战局,汉王刘邦采纳韩信计谋,并由其挂帅出奇兵,绕道井陉突袭项羽军事集团侧翼,来牵制劲敌。 井陉时为赵地西部屏藩,“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地势,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险要,又有滔滔绵曼水切割北川南沟,战略位置攻守兼备。 韩信军事才能卓绝,据险井陉诱敌深入,对于韩信来说蓄谋多时,只是麾下能征惯战将士多被刘邦征调,所带三万新兵弱旅,对垒数倍于敌,又无后援,令韩帅运筹技穷。且,更令韩信心烦的竟然还遭刘邦猜忌,派张耳督军。原来,张耳、陈馀同为魏国名士,交情甚好,秦末共同扶持赵歇为王。巨鹿之战中,张耳怨陈馀见死不救而绝交,直至你死我活。彭城之战前,刘邦携假张耳人头欺瞒拉拢陈馀、赵歇共同伐楚。战后陈馀得知张耳未死,盛怒之下与赵歇反汉投靠项羽。刘邦派张耳督军,就是提防韩信对陈馀徇私,以绝后患。 开战,韩信和张耳指挥汉军并未急于向赵军发起攻击,而是距井陉口三十里安营。此时,赵军已闻汉军动向,“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拒敌”。史称,此时在赵军内部,曾有过一场有可能改变后来命运的插曲,说是广武君李左车献计,井陉之地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粮草必在其后。绝其辎重,不出十日,韩信和张耳之师不战自败,并主动请缨。但惯以仁义之师的陈馀却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与此同时,韩信已经根据井陉地理位置和赵军兵力布防侦查结果,制定出周密的作战计划。半夜时分,夜色掩盖下韩信悄然升帐点兵,将战略战术分别密传各头目后,暗遣两千奇兵各持汉军红旗一面在赵军营垒附近设伏,密令待天明交战赵营空虚之机,潜入军营拔下赵旗换上汉军军旗,并实施突袭。之后,亲率主力连夜在绵曼河畔背水布阵。 背水陈兵布阵,就连对垒的赵国士兵都看出,汉军排兵阵式严重违背了兵家常理,都捧腹讥笑,谁也没想到这另类阵法隐藏的凶险杀机。其实,不难想象士卒置身绝地,求生本能下必然以一当十拼死决战,难怪三万汉军会在井陉狭长山谷和背水阵中作困兽之斗,致使20万赵国大军身陷逆境优势皆无,顷刻间阵脚大乱而走向覆灭,可见韩信敢冒天下之险,用兵天下之诡道! 天刚刚亮,汉军就开始进攻了!韩信大张旗鼓向井陉口进军诱敌深入,赵军迎头痛击,大战良久。韩信佯装败北,沿山谷古道西撤,溃退阵中。而面对背水一战的汉军,赵军求战心切,倾巢而出,全加入到疯狂的拼杀之中。这时,汉军背水后无退路,只有拼命厮杀,重挫赵军锋芒,一时间拥堵在峡谷的赵军又突遭汉军滚木礌石和弩箭射杀,令占有人力和地利优势的赵军一时无法取胜,想撤回大营再战。回头却发现自己的营垒汉旗林立,顿时军心大乱,结果被韩信前后夹击,溃不成军。主帅成安君陈馀在混战中被悍将张耳斩落马下,赵王歇也被生擒活捉。就这样背水列阵以少胜多全歼对手,画上完美的句号,而井陉之地也由此载入史册。 作者:许海林 编辑:刘晓彦 井陉县融媒体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12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88个成语之最,让你一次看个够
- 下一篇文章: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36若敖鬼馁若敖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