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组成联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郑国。

秦晋联手灭郑期间,除了军事上的行动外,两国的王室之间关系也很不错,彼此之间还经常走个亲戚、礼尚往来之类的。

公元前年,晋国国君晋景公病了,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正在发愁之时,突然听说好哥们儿秦国有良医,边立刻遣人到秦国请良医为自己看病。

秦国也不含糊,秦国国君秦恒公立刻派了一名医生去给晋景公看病。

这名秦国医生在给晋景公看完病后,下了一份“医嘱”。

而这份“医嘱”,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非常著名。即所谓: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大王您这病没得治了,因为病情已经发展到“盲之上,膏之下”,扎针喝汤药都没用,等死吧您嘞。

中国成语“病入膏肓”,就出自这里。

那创造这个“膏肓”这个医嘱的医生又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做医缓,他和医和、医呴一起,并称春秋时代的“三医”,也就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三个医生。

今天冷哥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春秋时代的“三医”

医缓

医缓创造了“病入膏肓”这个词,从而被后世人所记。

虽然医缓告诉晋景公他的病已无药可治,但晋景公并没有难为医缓,备了大礼把医缓全须全尾地给送了回去,不久之后晋景公果然就死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晋景公的死法。虽然医缓晋景公是“病入膏肓”,所以“疾不可为也”,但有史书记载晋景公是掉粪坑里淹死的。

因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掉粪坑淹死的国王,所以晋景公很悲催地被后世所广泛“铭记”。

而“医缓”也被后世代指为“良医”、“名医”,秋芳千古。

医和

好死不死,晋景公掉粪坑淹死之后没过几年,晋平公又病了,又跑去秦国要医生来给自己看病。

此时秦国在位的,就是那个被称为“秦君无道”的秦景公。

秦景公这次派了一个医生去晋平公看病,这医生就是医和。

医和给秦景公看完病后,也说了一段话,而这段话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著名。

“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意思是说:大王,您这病也没得治了,既不是吃不好也不是水鬼怪作祟,您是啪啪啪搞多了,搞出蛊热,迷惑了您的心智。

秦景公就问医和:“那以后是不是不能再啪啪啪了?”

医和回答到:“那倒也不是,只是要注意节制一下。”顺带还用阴阳、四时、五行、五声、五色、五味、六气等概念,给秦景公解释了一大通,算是医患沟通顺畅。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蛊惑”的文字记载,后来什么“蛊惑人心”,并流传至今。

医呴

有人说华佗是中医历史上第一个外科医生,理由就是人会给关公刮骨疗毒啊。

当然这只是小说而已,关公中箭那会儿,华佗早被曹操给宰了,其他一些外科手术记载也是荒唐至极,有关内容可以看冷哥之前写的科普文章。

目前公认的,中医的外科鼻祖是春秋“三医”之一——医呴。

据历史记载,医呴“为宣王割痤,为呴王疗痔皆愈。张子之背肿,命呴治之,遂愈。”

由此看出,医呴在当时的外科手术技巧了得,还擅长操刀子割痔疮,这比长沙马王堆里《五十二病方》里记载的“角法割痔”来的还药早。

不过医呴的历史记载非常有限,冷哥能找到的也就仅此而已,但其中医外科手术之父的印象也就这么落下了。

当然,所谓的春秋“三医”只是冷哥的一种叫法,也是因为历史上关于这三人的记载非常有趣,而且名字里都带个医字,更重要的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病入膏肓”、“蛊惑人心”这样的成语,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所以很多人说冷哥科普中医的历史意义何在?

冷哥就是要告诉大家,中医的历史并非是中医的发展史,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寻找我们中华文明的根。

中医的历史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了解中医的历史,那很多中华文化的创立和传承就接不上。

至于中医能否治病,以及在现代中国的意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1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