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弄权,奸臣当道,东汉朝廷虽经有志之士扶助,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纵观东汉末三国时期,虽有只有短短的百年时间,但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台,各路诸侯好比走马观花似的,轮流搭台唱戏。可以说,三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绝伦的时代。

  从早期的群雄逐鹿,到后期的三国鼎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将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都是一个王朝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在三国对立时期。相互之间的功伐和攻心,都离不开武将和谋士的配合。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头号谋臣,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是在当时的三国时代,还有一些人的谋划和才智在他之上,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一起认识一下三国时期,著名的五大谋士。

  一、智囊团第五位——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氏。想必大家最近都看了《大*师司马懿之*师联盟》,剧中把他塑造成了一种“有血有肉”的感觉。他出身名门,早期在曹操执*时期担任过*门侍郎、议郎、主簿等诸多职位。他辅佐了曹魏四代君王。

  任职期间,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最显著的功绩是,亲率曹魏大*平定孟达叛乱,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和带兵平定辽东。司马懿这人,可谓是诸葛亮平生最大的劲敌,此人足智多谋,谋划有计,善于抓住人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后人对他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硬是靠着自己一副好身体熬死了曹魏的明君,最后诛杀曹爽,为后代开创西晋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智囊团第四位——庞统

  庞统,字士元,生于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师中郎将。早早期的时候,与诸葛亮齐名,有着凤雏的称谓。他也是东汉末期著名的谋士,司马徽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运筹帷幄可不是吹的。

  早期的庞统志在天下,可叹没有遇到明主,本想去孙权哪里奉献毕生所学,无奈孙权更加器重周瑜。后在诸葛亮的引荐下追随刘备,著名的谋策便是在刘备进攻刘璋时,贡献的上中下三条计策:上计是奔袭成都;中计是借回荆州擒杀杨怀、高沛;下计是打道回荆州,以待时机再取西川;刘备采纳中计。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攻城,不幸中箭而亡,年仅三十六岁。事后他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三、智囊团第三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人,是刘备重要的一位谋士。他前后辅佐了蜀国两代君王,可谓是蜀汉的奠基石,没有他,刘备说不好早就被曹操所灭。

  他“三气周公瑾”,一把火烧的夏侯惇损兵折将,赤壁之战后,正是由于的巧妙安排,让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使得关羽既还了人情,又避免了因曹操死去而带来的不利因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也成就了关羽义薄云天的气概。在白帝托孤后,他外联吴抗魏,内平南蛮作乱,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志在复兴汉室的他,最终没有得到上天的厚爱,公元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到了东晋时,因其卓越的*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四、智囊团第二位——贾诩

  贾诩这个人有意思,先后侍奉董卓、张绣,后跟随曹操,是曹操的著名谋臣之一。在董卓帐下,此人似乎没有什么重大作为。但是转投张绣门下后,他曾献计两次打败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曹操。

  官渡之战前,他和张绣一起归顺曹操。到了曹操帐下,贾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力主曹操与袁绍决战,并助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又献策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之后的赤壁之战前,他曾建议曹操不要劳师动众讨江东,应先安抚百姓以待时机,但曹操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结果大败而归。后人曾用一句话评价他:“一句话害死数百万人的三国第一*士”,可见他的谋略之高。

  五、智囊团第一位——郭嘉

  郭嘉,人送外号“*才”,又称为三国第一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在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到底厉害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他可能是深刻的理解了“上兵伐谋,攻心为上”这句话的内涵,并在曹操麾下效力的时候大放光彩。在曹操和袁绍争霸时,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剖析了天下时局,从而坚定了曹操歼灭袁绍的决心。蜀汉重臣诸葛亮都曾感叹曰:郭嘉此人,谋划甚是了得。就连毛主席都曾高度评价郭嘉,说他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涵盖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言简意赅,博众家之所长,古今罕成。可惜天妒英才,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如若他在活的长久一些,曹操也不至于兵败赤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xw/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