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记

文/老伙计

六回渔翁水中救母子,先生路上援学生

诗曰:

世上都道人情冷,花子要饭狗欺生。

一朝可怜被蛇咬,三年不忘怕井绳。

大难不死有后福,逢凶化吉出前程。

此去前路多珍重,千里明月与君行。

着说静云失手将大公子杀死后,就抱着她儿子出逃,好似:心急如热锅上蚂蚁,奔逃似出虎口羔羊。找准东方慌忙去了。

那员外一家回来看到如此情形,也只好“哑巴吃*连,有苦肚里咽”。因为这大公子是死在奶妈的床上。原本此子在外就声名狼藉,在家又不讨员外的好。现在做出如此有辱门风之事而丧命,更是家丑不可外传了。最后编了个理由说他得暴病而亡也就一了百了。所以,这静云犯下命案并未引起官府的追查。

静云蓬头垢面带着儿子一路乞讨,这一日来到了名叫*沙河的地面。此处是一条大河中游的一个小镇。要往东就必须坐船渡过河去,而坐船则要3文钱的船资。这静云除了那讨饭的破碗,身上哪找得出半文钱!只得在这码头边观望。那背上背着的小孩此时却哭闹起来,她只好将小孩放下地。那小孩如今已有三四个月大,尽管静云以乞讨为生,却并未饿着这儿子。小孩长得虎头虎脑,很是有趣。一路上有好心人要买这孩子,都被静云一口回绝了。

说到这里,有人又要说了,静云一个年轻妇人,又有几分姿色,难道带着个小孩子行走在路上安全吗?不引起居心险恶的人打歪主意吗?这就要讲静云为何蓬头垢面的由来了,一个全身酸臭,脏兮兮的女人,别人躲着还来不及哩,那还有人想去打什么歪主意。只是她儿子倒有人想打歪主意,但静云提防得紧,每到一个地方呆不上一晚就离开。所以,这一路行来,也甚是平安。

她到了这渡口,却好生为难。因为坐船得先付船费才能上船,她身无分文如何能上船?因此,她只好带着儿子在码头附近停了下来。此时正是八九月天,气温炎热,她带着儿子往下游走,心想也许下游某处能涉江过河?她这一走,差点走出人命来。

就在她看好一处浅滩涉水过河时,突然掉进了一处深坑里。俗话说“近怕*,远怕水”。你道是何故?‘近怕*”是说就近的人们熟悉当地的人文环境,知道何处有*,因此害怕。“远怕水”是说那远地来的人不知水的深浅,因此就会怕水。这云娘一个妇道人家,哪知深浅!又加之从未出过远门,要不是命运捉弄,她哪有这个胆量行走在江湖间!

她一门心思就是想带着孩子去找那个给了她人生情爱的人,因她有这个希望,所以,坚信总有一天她会找到。菩萨不是说过,善有善报。她这辈子一心向善,是会有善报的。但她对失手杀死大公子的事却无法释怀,总认为这是她前世做错事的报应。所以,只要她静下心来,就会在心里为大公子超度。这是情非所以的事,既然发生了,她只好向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祈祷,让她来生再遭报应罢。

她在这水坑里拚命挣扎,将儿子举过头顶,儿子在她手上吓得哇哇大哭。但那无情的水还是将她推向深处。她再也无力挺举儿子了,一个趔趄,她与儿子一起没进了水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从岸上钻入一水里。这静云母子俩真是命不该绝,一个在这河上捞生活的渔夫救起了她们母子。

这正是:

阎王要你三更走,谁敢留你到五更?

吉人自有吉人救,大限未到*不收。

再说那魏明离开黑虎寨后,就打马往家乡方向疾行。这一日来到一处松林,就听见松林间有人在高喝。他知道这样的山野僻径正是强人出没之地。只得慢下马来小心前行。转过一弯,果然见前面有人在打斗。仔细一看就知道是强人在拦路抢劫。因为,那一辆马车后躲着的人有老有少。而那马车前面正有四人在捉对斯杀,旁边还有六七个喽啰在高声叫唤。

这魏明再仔细一看,那捉对斯杀的不正是励生和那个亲兵罗勇吗?对了,躲在马车后面的正是夫人和她的丫鬟及儿子。眼看两边一时难分胜负,魏明急中生计,躲在林中大喝一声:“光天化日之下!哪来的毛贼?”

那两对斯杀之人听这一声断喝,立时就住了手。那六七个喽啰也不知就里,原本他们出来打劫就心虚胆颤,经这一吓就有八分虚了。

魏明见这些家伙探头张望,不知就里,又趁热打铁,再高声道:“张虎,杨豹听令!快给老爷围住拿下!”然后,他拍打马匹,马就高声嘶叫起来。

那六七个喽啰早吓得屁滚尿流,慌不择径地跑了。那两个头领见手下一哄而散,也不知虚实,提着手中的兵器,往林中一钻,消失得无踪无影。

魏明见强盗给吓跑了,就赶紧走出林子来,也顾不得与夫人等相认,让他们赶紧上马车前行,等到了平安地带,他才下马与夫人及励生叙旧。

好险!方才要不是碰巧遇到魏明相救,他们今天就遭大难了。

原来,丽娘与她娘及弟弟自从逃离黑虎寨,一路上仍然是男儿打扮。他们这是要逃往罗彪早年在远方暗自置下房产之地,为了保密,只是由这亲兵罗勇护送。这亲兵也是山大王罗彪从小带在身边的孤儿,他忠心不二,一路上保驾护航,甚是尽职尽责。方才遇到强盗,开始也是这罗勇上前与强盗厮杀,眼看他以一敌二渐渐不支,这丽娘才跳出去相助的。想不到这丽娘所学有朝一日能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甚是得意。

由于这一邂逅,得知魏明正好与自己同路,那丽娘就自作主张,邀请魏明与他们一路同行。魏明自然也不好推辞,一来可以互相照应,二来又可消解旅途寂寞,三来又可与自己喜爱的学生一路同行,这一箭三雕的事,谁不愿意呢?这正是:

无常*碰无常*,有缘人逢有缘人。

先生本是秀才佬,怎知学生女儿身。

但是,这魏明自始至终都没有识破丽娘是女儿之身的秘密。原因是这丽娘将男人的气概模仿得惟妙惟肖,以至于连她的母亲也产生了错觉,都认为这丽娘就是一个男儿。所以,这一路行来,魏明与丽娘相谈甚欢,丽娘仍然遵称魏明为先生,那魏明却叫丽娘为励弟了。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编辑

夏岩

往期阅读:

书生与尼姑的故事(五)

春节临近,大美全州吹响集结号!

风情万种,如梦如幻的桂林,此生不容错过

作者

作者

老伙计,本名罗龙辉,农家子弟,音乐师范科班出身。爱好诗词歌赋、散文小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xw/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