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华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
点击上方蓝字“杏林飘香”→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 痛风属中医“痹症”范畴,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畸形、泌尿系结石、痛风性肾病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常见多发的风湿性疾病。该病 风湿病专家朱良春教授依据该病的特征性而称之“浊瘀痹”,创立泄浊化瘀大法,疗效确切。本次课程,朱婉华教授在继承其父朱老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痛风的病机治则潜方择药,不断完善发展,在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发病特点: 中老年; 形体丰腴; 或有饮酒史; 喜进膏粱肥甘之品; 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 有结石,或溃流脂液; ...... 二、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湿浊瘀滞内阻、脾肾运化失司。 诱因:受寒受湿...... 三、发病机制: 浊瘀内阻:饮食不节,湿浊内阻,与血搏结而成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石、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脾肾失调:脾主运化,肾主排泄,二脏功能失司,则湿浊痰瘀难以泄化,浊瘀聚而成*,进一步损及脾肾,运化排泄失司致病。 四、证候分型: 1、湿热蕴结(急性期): 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舌红,苔*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急性期): 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黯,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或沉弦。 3、浊瘀阻滞(间歇期): 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黯,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脾肾两虚,浊瘀内蕴(慢性期): 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五、治则治法: 泄浊化瘀,荡涤污垢,推陈致新——解除痹痛,改善人体内坏境,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排泄和降低尿酸。 调益脾肾,正本清源——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的功能,以杜绝和防止湿浊痰瘀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减少尿酸的生成。 六、分期治疗方案: 急性期: 痛风颗粒,每次20g,每日3次,温水冲服。 新癀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芙*膏外敷红肿处,每日一次。 间歇期: 痛风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温水冲服。 慢性期: 痛风颗粒,每次20g,每日3次,温水冲服。 有痛风石者选用: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g,每日3次。 疼痛剧烈者加用:新癀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七、辨证辨病,灵活用药: 基本用药:以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等泄浊解*之品,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 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 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 证候偏寒者,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 体虚者,选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生*芪等以补肾壮骨; 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肾功能不全,宜加用六月雪等,并配合使用中药灌肠,倘已呈“关格”之危局,则需配合血透; 合并肝功能损害,加用田基*、垂盆草、五味子、羚羊角粉等; 合并血糖偏高,可加*箭羽、萹蓄; 合并心血管疾病,加薤白、降香、红景天等; 合并高脂血症,加荷叶、决明子等。 八、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外敷:湿热蕴结证,选用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品,如芙*膏或如意金*膏; 寒湿痹阻证,选用驱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物,如乌头汤制成散剂,*酒调匀外敷。 2、中药熏洗:适用于寒湿闭阻证,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3、针灸治疗: (1)体针法,适用于慢性期、间歇期。选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丰隆等为主穴,并随症加减。 (2)三棱针刺络放血:有去瘀生新、消肿止痛的功效,多用于急性期,取红肿无破溃区,放血2—10ml。 (3)梅花针扣刺结合拔罐:常规消*,梅花针扣刺局部直至局部潮红微渗血后拔罐,留灌5—1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3天1疗程。 -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tx/7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教你用传统面汤水腌酸豆角做法,2个小技巧
- 下一篇文章: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连载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