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

连载|赠帝王将相打油诗集(13)霸主之“父”——管仲

这个系列在介绍了很多诸侯君王之后,终于该写写非君王人物了,因为这个出色的人物,虽然不是什么君王,但是他要比99%的春秋各国的君主还要伟大,就连孔老夫子都说他,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发左衽了。什么是“披发左衽”?用一句最简单的形容就是,中华的文明人没有那样的。另外,大家不要忘了,管仲还是诸葛亮的偶像!

那么管仲究竟有没有孔子说的那么伟大呢?这个问题,老乐将会在以后的篇章中随着相关的人物故事一一为您讲述,而今天需要讲的是,管仲为什么会上位,是谁给了他伟大的机会。

应该说管仲在年轻的时候,是标准的“猥琐男”一枚,根本让人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反倒是一肚子的鸡零狗碎,因为他有个特别好的朋友,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鲍叔牙,成语“管鲍之交”说的就是他俩,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基本都被管仲卷走了,鲍叔牙对此没什么不满,反而说管仲条件不好,需要养老妈,多拿点是对的;管仲在*中作战,总是第一个先跑,别人嘲笑管仲是胆小*逃兵,鲍叔牙却替他辩解,管仲要是死了,谁养他的母亲呢?听到这些话之后,管仲由衷地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由此可以说,这二人的交情是古今少有的。

那么管仲到底是什么来路呢?其实关于他的姓名,历来就有一些争议,大多数人认为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可是也有的史料说他姓管名仲字夷吾,放下这些不算太重要的争议不说,起码能证明一件事,管仲并非出身于平民家庭。因为在先秦时代,如果不是贵族出身,普通家庭的百姓是很少有姓氏的,更不用说取名取字,所以他当然有机会出人头地。

因此,他经历了青年时代和鲍叔牙的种种风风雨雨后,终于得到了机会,成为了齐僖公的家庭教师,再次证明了老乐刚才的观点,如果管仲出身寒微,他又能有什么机会走入齐国宫殿?或者说出身寒微的人,自己受教育的机会都很少,又怎么可能教育国君之子?对于初进齐宫这对兄弟来说,能够教育齐僖公的儿子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但是他们没能成为太子诸儿的老师,在当时也许看来是“不幸”的。

齐僖公任命他俩分别教育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对此管仲也跟鲍叔牙做好了约定,如果将来自己教育的公子纠可以成大业的话,一定不会忘记提携鲍叔牙;鲍叔牙更不用说,一旦他所扶保的公子小白得势的话,管仲的前途也一定没有问题。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各自的努力,如果说开始错过了诸儿是一种不幸,那么齐襄公的死,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万幸”,因为自从齐襄公听了公孙无知的各种待遇,害死了鲁桓公之后,管鲍等人就看出了诸儿不是好作,便拥立着自己的公子逃到自己母亲的国家去了,小白在鲍叔牙的守护下,逃回了莒国,公子纠则逃到了鲁国,当时鲁国的国君已经变成了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从辈分上讲,公子纠还是鲁庄公的舅舅,所以即便鲁庄公恨死了齐国,他也不能对公子纠如何。

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孙无知被杀,齐国一片大乱,管仲和鲍叔牙都意识到了机会来临,毕竟他们两个人的主公,现在是齐国国君仅有的两个合法继承人的人选,谁先赶回齐国,谁就是未来的国君。对于鲍叔牙和小白有优势的时,莒国离齐国更近,小白更容易抢先,管仲当然也算计到了这点,便快马加鞭从鲁国出发,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小白。随后的故事,按照史书的记载,是管仲射出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肚腹出,小白鲜血狂喷,管仲以为自己射死了小白,再也没谁可以跟公子纠争夺国君了,便不紧不慢的往齐国走,谁知他们到了齐国之后,发现小白竟然已经成为了新的国君!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管仲这一箭没能射中小白,仅仅是射中了小白腰带上的带钩,小白一见如此,急中生智,连忙咬破舌头,喷出鲜血,让管仲以为自己死了,这样骗了管仲之后,他们便加快脚步,专挑一般人看不到的道路,跑回了齐国国都,成为了国君,史称齐桓公。

怎么样,这个故事精彩吗?当然,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很多,但问题是,如果自己分析的话,真的是这样吗?起码老乐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这里头有两个疑点:其一,虽说莒国近,鲁国远,可是管仲快马加鞭都能赶上小白,为什么公子纠却慢慢悠悠地不追赶小白?管仲这么拼命,回头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懒*”?以管仲的务实,他恐怕会很难心甘情愿扶保这样一个家伙,毕竟两个人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厌烦的情绪,也许已经积蓄了很久。

其二,以管仲个鲍叔牙的关系,在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只看到了管仲射伤小白,却没看到在小白旁边的鲍叔牙对管仲有什么阻拦或喝止,更可疑的是,如果管仲相信小白死了,为什么没把鲍叔牙带走,一起回到公子纠身边呢?两个人曾经的约定就这么忘了吗?

第三,一箭射中对手而喷出鲜血的时间,跟咬破舌头喷出鲜血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难道管仲看不出破绽来?就算小白演技精湛,一向谨慎的管仲为什么没有仔细确定一下小白的死讯后,就马上离开了?反正公子纠走得慢,他有必要抢这种时间吗?

所以,针对以上三个一点,老乐只能说,未必是小白骗了管仲,很有可能是管仲故意“卖个”人情给小白,因为他相信鲍叔牙会救他的。

当然,以上猜测更有可能是老乐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妄议古人当然是不对的,但盲目相信书本,也是不合适的,做人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很没有乐趣的,管仲就不是那样的人,所以用特殊的观点揣度管仲,相信如果管子在天有灵,也不会生气。

其实管仲的故事,没什么悬念可以强行编造,所以管仲和齐桓公的后续故事,老乐将在今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了,故事讲完了,按照惯例,最后送管仲一首打油诗:射中带钩,鲜血迸流,自咬其口,贤者无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