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39.html

内阁中各怀*胎,朝堂上打起架来,高拱赶走大学士殷士儋

工作中出现分歧,很正常,但将工作分歧上升到*治站位,就很难相处。高拱自任首辅后,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的半点不同意见,十分自负。作为次辅的张居正,感觉到高拱的权力欲望太过强烈,很难与他共事,更多时候沉默不语,明知道高拱不对的地方,也不敢指出来,只能暗渡陈仓。

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提议在山东地区开凿一条新水道,把胶河和莱河连通起来,拉直山东半岛的航道。高拱非常重视这条建议,极力主张开工。张居正认为胶河和莱河没有外水,工程耗资巨大,建成后可能因水量达不到而不能通航,实际意义不大,劳民伤财。

张居正不敢明确反对,怕高拱扣帽子,于是他迂回向高拱建议,派给事中胡惯现场勘察,划定路线,作出预算,以便实施。胡惯是高拱的得力干将,高拱很信任他。胡惯考察后回来向高拱报告,连通胶河莱河的工程耗资巨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观点与张居正相同。高拱深信不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内阁只剩下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和大学士殷士儋三个人,张居正是深深领教了高拱手段的,高拱不是一般的专横跋扈,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死之势。即便如此,殷士儋还是和高拱扛上了。

殷士儋是山东人,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与张居正、李春芳、王崇古是一年考中的进士,没有入阁前,和张居正、高拱都是老同事。

殷士儋为人直率倔强,有一说一,不喜欢拐弯抹角,说话不中听。高拱第二次入阁后,殷士儋想请高拱帮忙拉他进内阁,高拱正与赵贞吉争斗,哪有心思管他?殷士儋见高拱不肯帮忙,心中有气,就请宫中太监在隆庆皇帝面前美言,得以入阁。

殷士儋入了内阁后,当然不会看高拱的脸色行事。讨论封贡开市时,大家都同意,就殷士儋反对,让高拱很难受。打那时起,高拱就萌发念头,找机会赶走他。

后来,高拱修理徐阶时,殷士儋又站出来,替首辅李春芳帮言,更是让高拱恼怒。现在高拱当上首辅,内阁中只剩下三个人,张居正中立,殷士儋处于下风,他却还是不肯向高拱低头,选择与高拱斗到底。高拱想提拔张四维进内阁,殷士儋却指示御史郜永春弹劾张四维。这回,高拱终于下定决心,对殷士儋发动总攻。

高拱让御史赵应龙、都给事中韩楫,率领一群言官,翻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轮番对殷士儋弹劾。殷士儋顿时火冒三丈,当着朝堂上所有人的面,点名到姓,指责都给事中韩楫给高拱当箭使。高拱听了,脸色十分难堪,憋了一肚子气的殷士儋,终于找到机会发泄了。他举起拳头,大骂高拱,说他气量小,容不下人,哪里是当首辅的材料,完全是个搅屎棍。今天赶走陈以勤,明天赶走赵贞吉,后天赶走李春芳,现在你又要赶走我,这朝廷又不是你高拱的,你想留谁就留谁?天底下,没有人比你高拱更无耻的了。说完,殷士儋就猛扑过去,一群人都拦不住,高拱撒开腿向殿外跑去,顿时乱作一团。殷士儋一边骂,一边紧追不舍。

幸亏殿前卫士将殷士儋给按住,高拱才逃过一劫,颜面尽失。经过这一次的内斗,高拱再次让御史们对殷士儋进行轰炸。殷士儋知道自己心机比高拱差很多,不是高拱的对手,于是向隆庆皇帝辞职退休。

殷士儋走后,内阁中只剩下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