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覓藥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唐代大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一詩中,描繪的採藥大師猶如山中隱現的龍一般,給人以神秘的感覺,這也讓我們對採藥師如何采藥充滿了無盡的遐想,都想知道真實的採藥是如何進行的,清明時节,席庸先生帶領着大家進入西嶽,為諸位上了一堂傳統採藥的課,也是承山堂國學開門之課。

秦嶺橫貫東西,是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是陰陽交換之地,素有“天然中藥材之都”的美譽,優良的植被,特殊的氣候孕育了極為豐富的中藥材,國家重點保護珍稀藥物达多種。席庸先生選擇了秦嶺東部主峰西嶽華山來講授道家學說與中藥這門課。我們一行數人拜過山後開始攀登這云山霧繞的西嶽華山。

華山是一座〔簡直〕的山,華山的線條很簡單、簡潔并且大多呈直線狀,混整整一塊石頭,有著“壁立千秋”之態更有“大道至簡”的風骨。它不僅是五岳之一,更是中華名稱由來

之地,是全真道教華山派誕生地,華山與中醫藥有着深厚的淵源,華山峪口的玉泉院內矗立着漢神醫華佗之墓碑(衣冠冢),

向西百餘里是扁鵲墓。華山派是由唐宋時期養生大家且活到歲的陳摶老祖所創立。這座山充滿了道學及中醫學的氣息。

我們在濃霧中向目的地華山大上方的白雲峰跨鶴嶺進發,自古華山天下險,華山的道路逼仄,崎嶇陡峭,沿崖而上,又因山雨初過,路面濕滑,

再有我們走的非旅遊道,也非常人行走之路,所以行走更加驚險,時而臉貼懸崖而行,時而垂直而上,時而猶鷂子翻身,

直上這雲深之中,真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之感。

霍然間路旁盛開著一蔥蔥連翹,鮮艷的黃花支楞在濃霧中展示着靜寂的燦爛,

行走在霧中花海間,沁人心脾的花香,席庸先生給大家講起了中藥的氣、味及四氣五味原理,從對藥的氣味引申到“望、聞、問、切”四診中的“聞”診來,用這種觸類旁通,現身說法的方法,加深對中醫藥的認識。

華山雖然以奇險著稱,但是不乏柔情,華山的水濡潤着這座

(華山·山澗潺潺溪水)

蒼勁孤傲的山,有着“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養育着各種充滿靈性的藥材。

爬鐵梯,穿雲洞,我們來到大上方,作短暫休息,會齊了道友,一起觀看特大皂角樹,此樹直徑約三米多,頗有靈氣,席先生講述了一個關于此樹和一位道長頗有傳奇的真實事情,引發大家連連嘆息。

而後再溯水而上,來到一座廢棄的廟宇,這里原是供奉三清,真武及藥王之地,

看來藥王也喜歡這充滿靈氣的山谷。沿著廟后極陡峭的小路我們上到了八仙崖,這裡霍然長著一株皂角樹,雖然沒有廟門口的皂

角樹大,但是距離我們卻很近很近,可以直接採摘皂刺,席庸先生

說皂刺本來就生長緩慢,在山上尤為緩慢,然而其生出的皂刺卻頗多,很是不易。松永道拿起皂刺放在嘴裡咀嚼,品嘗着藥材的氣味,樣子看上去很享受。

天漸漸暗了下來,黑夜中我們在道友的指引下,把採摘的部分藥品用火煒,烤一下,以便與保存,

第二天早上,大霧退去。在清新的山谷里大家練完太極拳后,

我們向跨鶴齡而去,沿懸崖而上,溯水而行進入一個山坳,這裡水量充沛,

溪水兩側植物茂盛,在瀑布邊發現了一株極大的*箭羽

(特大株*箭羽)

又是一通採摘,在山谷中我們发现了

發現了細辛、藜蘆、蒲公英、車前草(籽)、土大黃等等藥品,可惜沒有華山參

就在此时,松永道又悄悄回到八仙洞口摘起了皂刺,

并靜靜記錄着山中景色。

(松永道記錄華山景色)

巍峨蒼勁的華山,是一座說不盡,講不完的書,是一壺品不盡香味彌久的陳酒,是一方聚集靈草,仙藥的藥物寶庫。帶著欣喜之情,席庸先生為學生們答疑解惑,講述中藥覓採的機理及中醫在華山的發展和傳承。席先生指着*箭羽說,*箭羽多生於山石間,位置偏僻,所以人多不識,唯有樵夫或常年的山間行者才認識,多用它驅除*魅,且形如翅狀,所以將其稱作*箭羽。*箭羽喜光也耐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中,酸性土壤中皆可生長,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不僅可以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等危重型疾病,還可以治療“富貴病”糖尿病。不過對其炮製的過程卻並不繁複,只需常規的去雜,洗淨,而後切為薄片,就可入藥。學生聽過席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感獲頗豐。此次承山堂國學課是一堂趣味盎然,又意義深刻的實踐課。學生們在欣賞了壯闊的自然風光時,又學到了醫學及道學的相關知識。

時間霎然而逝,到了要返回西安的時候。要離開這仙境一般的山谷,離開這鐘靈俊秀的地方,結束這次收穫非凡的遊學,在与道友揮手告別之時,

(華山道友)

不免心中依戀不捨,陡然若失。可是華山我們還會相聚,再來感受你那俊美秀麗的景色,再來探尋你那無窮的奧秘,向你學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