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药,清热解*,消肿散结连翘
连翘 原名: 连翘。 别名: 连壳;*花条;*链条花;*奇丹;青翘;落翘。 药性: 寒性。 药味: 苦。 归经: 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 清热解*,消肿散结。 主治: 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禁忌: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①《本草经疏》:"痈疽巳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现代药理研究: 1.连翘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连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3.连翘有解热作用。 4.连翘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连翘注射液对在体猫心中*性休克有强心和升压作用。对 所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连翘有保肝作用。 6.连翘有镇吐作用。 7.连翘还有利尿、止血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 《名医别录》:无*。去白虫。 《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疥,止痛,通月经。 《药性赋》:其用有二:泻诸经之客热,散诸肿之疮疡。 《本草纲目》: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阴心,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诸痛痒疮疡皆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的三经气方之热也。翘根治伤寒瘀热欲发*。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寒,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中有阴。入手少阴、手足少阳、阳明。泻心经客热,降脾胃湿热,去寸白、蛔虫,通月水五淋。以其味苦而轻,故善达肌表,散鼠瘘、瘰疬、瘿瘤、结热、虫*、痈*、斑疹,治疮疖,止痛消肿排脓,疮家号为圣丹;以其辛而能散,故又走经络,通血凝,气滞结聚,所不可无。 《本草备要》:轻宣,散结泻火。微寒升浮,形似心,实似莲房有瓣。苦入心,故入手少阴、厥阴心、心包。气分而泻火,兼除手足少阳、三焦、胆。手阳明经大肠。气分湿热。散诸经血凝气聚。营气壅遏,卫气郁滞,遂成疮肿。利水通经,杀虫止痛,消肿排脓。皆结者散之。凡肿而痛者为实邪,肿而不痛为虚邪,肿而赤者为结热,肿而不赤为留气停痰。为十二经疮家圣药。经曰:诸疮痛痒,皆属心火。 选方: 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罗衍鲁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8月28日金兰老师直播间验方集锦
- 下一篇文章: 一代宗师*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