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金塔与昊天宫的传说1万佛金塔是如
作者:镜翁 大唐贞观四年,太宗李世民驾幸兴庆宫,忽然看见兴庆宫北门黑水汹涌,顷刻间就灌满了整个儿兴庆宫城。 唐太宗紧急大呼:“爱卿救驾!爱卿救驾”!连叫数遍,但却无人回应。 好在太宗征战多年,体格健壮,亲自跑到了御马厩牵过名驹赤骥,翻身跃上了马背。 神骏赤骥涉水如履平地,转眼就望见了宫城北门近在咫尺。正在庆幸已经平安之时,忽见城楼上出现了一娇美妇人,手执一具雕花小弓,搭上了一支红绒绣箭向他射来。太宗自然将身向后一闪,丝缰一提,赤骥便跟随太宗身形前蹄腾空。 这一箭此时却正好射了过来,噗的一声响,射中了赤骥前胸。 神骏即刻失蹄(现存昭陵八骏图中有一匹带箭),将太宗掀落在水中。四下里不只是黑水,更是污秽不堪,硬往嘴、鼻里乱灌。更有不少臭虫、蟑螂、蝎子也随水往口里、鼻子里面乱爬乱钻,无比恶心还臭气熏天。 只好再次大叫“众卿救驾!众卿救驾”!惊恐间醒来,却原来是做了一个噩梦,吓出一身冷汗,浑身衣裳也已经湿透了。 从此刻肇始,在以后的数日间,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一入睡,就会连续做此噩梦,入梦便要惊醒,根本就没有办法入睡,不免心中闷闷不乐。 也只是数日之时间,李世民的眼角就出现了许多皱纹,也明显变得苍老了很多。大臣们也都知道了李世民连日彻夜不能入睡的原因与消息。 秦叔宝,尉迟敬德就主动请缨,每天白日与夜晚,都轮番在唐太宗寝宫前守卫,以镇诸邪(后来秦琼与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说来也怪,只要秦琼或尉迟恭站在门口,太宗就能入睡,也就不再做噩梦。 让这样功高盖世的两位大臣为自己睡觉守卫站岗,李世民实在是过意不去,那哪能心安呢? 太宗便召集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详解梦境。徐茂公说:“大唐都城在秦中之地,所有唐朝风水,依长安为戊己中方为土瑞。北门进水,水为壬癸,黑色。秦国地域,以水为德,始皇帝曾更大河之名为‘德水’,是水润沃土之象也”。 “秦源在北,大推演易,黛坎为利,这是国将强盛之兆也”。 袁天罡却说:“也恐北方边城有阴阳不明之事。有妇人箭射御马,跌天子于水中,是提醒万岁千万须防妇人误国之象”。 “不过,梦境之事不作为凭,只要勤修国政,俭约治国。只要国泰民安,谅无妨碍”。 君臣正在商议之间,夤门官送进封口密本一柬。太宗拆封视之,正是秦源德水,秦始皇曾封禅大河之处治所的银城县报奏:县辖关城石塘关(今府谷孤山),夜半忽闻金鼓之声,人喊马嘶,从金鼓之声判断,是鲜卑羌兵犯城。 石塘关总兵急忙命令全城军民登城抵御,却不见城外有一兵一卒。军民才歇,金鼓之声又起,登城仍无一兵。一夜数惊,连续数日,直搅闹的倾城军民难以入睡。次日哨马探到四十里开外,更无任何有军兵行动过的踪迹。 银城知县亲临石塘关察看也是如此,实为阴兵骚扰,请旨太史院攘息。李世民将奏章递给护国公。徐茂公看过又与袁、李二位传阅,传阅毕,君臣继续商议。 护国公曰:“银城县石塘关鬼兵骚扰,与万岁所梦梦象相符。此事既不能征伐,也无法治罪,更不必声张。臣以为不宜兴师动众,扰乱民心”。 “闻金鼓之声如鲜卑羌兵,在石塘关以西增筑辅关,命名镇羌城(今府谷新民城),让银城县分兵驻守”。 “再于石塘关择址;尊佛教守西而命道教于东,建东庙西塔攘息两教。筑镇羌城,羌阴已镇。建庙修塔,道、佛双安,谅事无妨矣”。 议定:次日徐茂公与袁天罡、李淳风,再宣唐三藏、陈玄装卜建庙塔取象。 建庙以安道教。其庙宇始下而上的讲义取象是:庙主殿建方形,四面平墙,象四面平安。改砌八角,象八方稳定(成语:四平八稳的典故就讲此殿)。用二千四百八十页靴头砖,逐层探出到顶。 因为唐朝军队为在册军人制,战为兵而平为民。二千四百八十是贞观年间大约军驿数。收涩篡顶,象大唐武装。一块巨砖盖顶,象一统天下。中央悬玺绶,象皇权天授,皇帝至上。 还更需要当今万岁重笔题匾(现存庙山门匾“昊天宫”三字为李世民手书),以镇诸邪。 皇封大庙为:“昊天宫”意为最宏大之天地。集中了大唐建筑与国家统治理论表现于一庙之中。 庙内神位设天权、天枢、天璇、天玑、玉阳、瑶光、北斗七星星座,演化为人身化塑像,正中供奉天枢星,帝星之像。 佛塔取像为八面十三层,材料要选用头等精铁铸造。塔高三丈六尺,底座合围(周长)二丈四尺,每一面敬铸佛像二百零九身,全塔总铸佛像一千六百七十二尊。取佛经大乘数乘六要供佛超过一万尊。 皇封“万佛金塔”。铁塔与庙宇均命卫国公李靖督造。 李靖因深通晓道家而不喑佛事,唐三藏就在京城用上等黄金为材质,于长安城预铸成一座锥形金塔小样(外观不同于部分年画中托塔李天王手中之塔)。 说来也怪,锥形金塔小样铸成,李靖托在手上,太宗就再也不复做噩梦了。 择日就命卫国公李靖北上督造昊天宫与万佛金塔。 李靖一来为表示对李世民的忠诚,二来为唐太宗祈祷平安,可以安然入睡,不管走到那里,始终手托金塔。 卫国公过世以后,玉皇大帝嘉其忠,封李靖为灵霄宝殿托塔天王,掌管天兵,为天兵天将的主帅。这也是封神演义中托塔天王的原型,此是一句题外话。 李靖北上石塘关,督造昊天宫与万佛金塔。带御林军三千协助工匠。由工匠头领赵冒、董臣带领皇室工匠千余人。于贞观四年槐月行抵银城县石塘关。又征集了民夫数千人动工,分别奠基营建筑造。 先讲万佛金塔在铸造过程之中,开始延用长安两千斤冲天大炉之法炼铁,铁水冶炼始终不能熔化。因为石塘关地方天气又冷还刮风又多,化铁水相当困难。 也为唐王梦中有妇人放箭为乱。故学欧阳子铸剑故事,于银城县选一美女投入炼铁炉内助熔,将这一少女活活化为灰烟。铁水方能熔化,铸成金塔一层。 不料十三层金塔,层层如此。就有十三名银城美女被熔化在铁水之中,铸造在万佛金塔之上。 最后浇铸铁塔宝顶,因为宝顶是单体最大的铸造构件。大炉一炉铁水不能浇成。只剩了一个部件,又不想再建一座大炉。原先的一炉铁水在最后用铁量小一点的时候,又剩余量太多。 工匠头领董臣经过从开工至今之间,结合银城县气候,多日里的苦思冥想,竟然设想了一种小坩埚循环炉炼铁法。大件不受限制而小件又不剩铁水。 这个方法采用的是:随便找一块靠近崖畔的地方,挖一个半圆坑,坑周围再垒砌或挖掘一条环形炉槽。保证人员站在圆坑内能鼓风,炉槽上面能够加炭即可。 又发明了一种叫“拜”的鼓风器。这个拜很简单,在圆坑土墙上开一个方形扇面风槽,在拜的出风口处装一个只出不进的单向风门(胶泥洞口内挂一块牛皮),将风引入炉槽底部,隔一段距离再装一个阻风门,或者分别用几个拜分段鼓风,能实施分段供风即可。 再用带毛的皮子配合做一个上面有轴可转动,中下部装有单向风门的风板就行啦!在风板上连接一根活轴推杆,由人往复拉动就可以实现鼓风了。 将无数个小坩埚装好钢铁料,加上坩泥盖后放入炉槽中。实践试验出冶铁所需时辰,根据浇铸频律不停地将小坩埚循环投炉冶炼。前面投过浇涛完毕,后面接着再投,无限循环。 铁水熔化后浇了一埚紧接着再浇一埚。循环炉可以保证无数次循环投料,成千上万埚铁水连续浇铸。这样,就是再大的构件也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整铸造了。 但建造这样的炼铁炉却相当简单,后来的铸匠手艺人,甚至可以到农村去走村串户流动经营,实为一次铸造工业之革命创举。 小坩埚冶铁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是坩埚内装的是纯铁料,加上坩埚盖,基本没有或极少有杂质。 这样就免除了冲天大炉燃料与铁料混合,浇铸前需要清除杂质的时间,也提高了铁水纯度,保证了铁水浇铸温度,提高了浇铸速度与浇铸质量。 小坩埚的制作材料更是遍地都有的坩兹泥(泥页岩),与炼铁时烧剩了的兰炭沫子,按比例配合后捣成泥,捏或拓成坩埚,晾晒烤干,即可投炉使用。 董臣将此想法汇报给护国公,李靖也同意用此法熔炼铸造,省得再建一座大炉。经过试验后,坩埚内的铁水一刻便熔。一埚铁水只有一、二十斤,用大长钳子将坩埚直接夹起来再直接浇铸,单人即可完成,而且浇铸速度也相当快捷。 这个铸造技术一直使用到现在,当今只不过是电鼓风机代替了“拜”而已,其它铸造浇铸方式依然非常适用,特别是超大铸件。一座不大的炼铁炉就可以浇铸几万斤的特大铸件。 塔顶构件最终冶炼了数百锅铁水才将宝顶模腔灌满。 从此刻起,中国的铸造技术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无论再大的铸造构件,很方便地就可以实现一次性整体完成铸造了。而且炉温也有所提高,可以方便地调整金属比例。 文章未完待续,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pz/12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汉帝国之麒麟阁十一功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