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高跳*状狞,

世传此像是魁星。

祥光闪烁开先兆,

助子秋闱笔砚灵。

------宋李昂英《送魁星与李子先》

明崇祯五彩“魁星宝诰”人物图笔筒,直口平沿,直腹平足,胎坚釉润,通体白釉微闪青灰。中部通景绘五彩“魁星宝诰”图。口沿及近足处细线暗刻缠枝卷草纹,刀法生动灵现。清代陈浏《匋雅》评论:“明瓷青花笔筒,往往凹雕一围填以影青”[1]。本拍品制式,与崇祯朝青花笔筒同类,可谓气息相通。

图1《匋雅》江埔寂园叟初稿民国二十二年书重印

笔筒中部五彩“魁星宝诰”图,魁星从天而降。面若怒*,肩披绿巾,腰间围一绿色犊鼻裈。以矾红线勾描其嗔目怒眉,拈手弄脚的身形。魁星手执朱笔,点拨设坛求法的士子所祈之朱箭。画面下方有士子一,头戴儒巾,脚着乌靴。身领长袍。袖口露出所穿大红内袍,为晚明时期南方士子所流行穿着。明万历时期伍袁萃《林居漫录》记载:“男人以红紫为袴,盖自嘉靖之季始然,近则诸生辈皆效尤焉。而且有以此为衣裳者。”[2]此文士右手高举,平端一朱矢正欲勾划能否投中。文士前方以墨彩勾描,绿彩染绘长径投壶,壶两侧有贯耳二,近底处有连云纹以及二层连座。文士左侧女子,朱笔所绘眉目传神。平鬓燕尾,侧戴珠花,身着朱红立领长袍,内罩绿裙。其发型如同明末清初叶梦珠《阅世编》中记载:“崇祯年间始为鬆鬓扁髻,发际高卷,虚朗可数,临风栩栩,以为雅丽”[3]

图2泰风楼年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

明崇祯五彩“魁星宝诰”图笔筒

图3展开图

图4《阅世编》明末清初叶梦珠

女子左手执朱矢,注视前方投壶所在。长径投壶右侧,亦有文士一,女子一。文士头戴风帷,前额微露所戴小冠。红帷*冠,对比鲜明。文士面容白皙,长髯数缕垂于胸前。身着*色交领长衣,飘逸衣纹衬托出轻松肥臾之神态体形。文士左臂搂怀女子,亦为平鬓燕尾,侧戴珠花。身披绿色立领长裙,衣纹流畅。此文士女子亦共注视于投壶首处所中者何。文士女子背后,有一正方形桌,瘦削肩腿处做云角状起伏,上下呼应,姿态高古,有宋元遗风。桌上端然矗立二绿瓶,瓶身内所插朱红珊瑚,折枝飞扬,瑞气四逸。魁星、文士女子身侧有数处茂林修竹。或弯斜,有迎风摇曳之动感;或直立,表不屈之情。左连瑶带,右杂琼枝。竹叶葱郁,有零星分布,亦有三五簇拥,成群连篇。绘画疏密有致,繁而不乱。绿以垂霜,严青负雪。迁荣绿池,攒根凤峙,表达清幽意境。衬托整幅画面生动形态,以及暗喻画中人物宗生族茂、殊方异节之象。

画面以老辣笔法,勾勒出人物细腻神情,灵动洒脱。所绘竹林百节长青、偃直浓巯。整幅构图考究,各循矩度而气韵生动。其画作气息,如明崇祯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中所绘。深受有明一代传统文人画风格影响。文人仕女常伴竹林场景,也常在明晚期版画中出现,如《古今名剧合选》中所载。

图5《十竹斋书画谱》明胡正言辑

明崇祯六年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

图6明晚期版画《古今名剧合选》《明清戏曲版画》(下册)

笔筒整体布局以红、绿彩染绘,发色深浅有致,明快典雅。又以*、褐、紫彩加以点染,平添意趣。整器色鲜彩亮,妍丽逶迤。胜嘉靖、万历五彩瓷之粗率,开清顺治、康熙五彩雄奇之先端。晚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中记载,崇祯朝有青花发色靓丽、绘画精细之“上品细料器”。本拍品笔筒器工画精,不亚于“上品细料器”之标准。晚明时期,五彩瓷的数量稀少,更被日本尊奉为“南京赤绘”所珍爱。崇祯一朝更为少见,本拍品即为传世极罕之崇祯五彩瓷佳品。

笔筒所绘为七月初七“魁星宝诰”故事,自古流传。明清之际,东南闽、浙等地,相传七月初七日为魁星生日,家家设牲醴、果品、花粉之属,夜向檐前祝寿。曰:魁星于是日生。诸位士子奠酒陈诗,为魁星拜寿。陈卮寿酒,张诗为记,竟夕欢饮称觞。笔筒画面士子执矢投壶,暗喻“一投高中”之意。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有:“投壶视诸戏最为古雅。”记载[4]。

为求取科考功名,文人士子“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5]日夜书笔为伴不辞。魁星能左右文人考运,故七夕日,文人士子多拜其门下,祈求魁星朱笔点头。宋代学者姚勉《正谊书院祭魁星》记载:“维七月朔,乃三秋之第一日,用率来俊,葳礼大魁”[6],可见祭拜魁星风俗滥觞于宋代。

图7《正谊书院祭魁星》宋姚勉

至迟于宋代,魁星形象和魁星崇拜已经定型。宋代徐元杰《魁星赞》(《梅野集》卷十一)中形容魁星相貌:“头发蓬松,形骸卓缩,嗔目怒眉,拈手弄脚,会看一踢北斗翻,恁时与我露头脚”[7]。其像正如明万历刊刻《三才图会》中所绘画,魁星一手执笔,一手持墨斗,脚踩鳌首,踏波而行。

图8《魁星赞》宋徐元杰

图9《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撰辑明万历三十七年原刊本

元代刘埙《隐居通议》卷二十八《魁星移次》中所记宋代轶事:“淳熙中殿试进士,有邓太史者告周益公,魁星临蜀。胪传先一日,又告:夕有震雷,魁星自蜀移照吴分。及期,上忽以第一卷与第二卷互易之,吴人果第一,蜀人第二,当时咸奇验其言。此事甚神。前辈谓:古天官书无魁星之名,今所绘像又与斗魁不同,使此星即斗魁,安得移照分野,且移照又先以雷,尤为神异”[8]。宋代人同秘在《癸辛杂识》中有“太学先达归斋,各有光斋之礼。状元则送镀金魁星杯盘一副”[9]的记载。

图10《魁星移次》元刘埙

宋元之际魁星祭拜风俗日渐流行。宋代姚勉所做《雪坡集》中收录有魁星文三篇。其中《西涧书院祭魁星》云:“维斗有星,第一曰魁,上拱紫微,旁列三台,司文之权。”[10]南宋名臣文天祥做《代富川酹魁星文》(载《文山集》卷十六)。并为家乡庐陵乡校题壁一盈尺“魁”字,勉励后进,直到明代,光焰犹在。两宋时人对于魁星敬之拜之,于各处建庙立祀以安其位。即所谓魁星阁(魁星楼)。姚勉《嘉应庙塑魁星像序》描述:“大乾主功名之神也。行庙在新昌,士奉之,应如响。欲相率像魁星以祀。”[11]南宋名臣范成大有诗赞曰[12]:

登陆由来说四明,台星光处更魁星。

海滨二老光周室,馆下诸生右汉廷。

秋赋重增人物志,春闱俱上佛名经。

一飞好趁扶摇便,咫尺西兴是北溟。

宋元之后,文人士子之间流行把魁星图送给进京赶考的士子,以寓登科。“方绣其像,而联兆即形,是固异矣。”宋代李昂英《送魁星与李子先》、元代虞集《题陈彦和魁星图》明代孙绪《邢秀才魁星图》等处都有所记载。明天顺朝陆容《菽园杂记》卷二记载:“天顺癸未会试,寓京邸,尝戏为《魁星图》,题其上云:“天门之下,有*踢斗。癸未之魁,笔锭入手”[13]。明嘉靖朝陆深《俨山外集》记载:“天顺癸未会试,京邸戏为魁星图,贴于座右,无何失去。....”[14]描述了士子考生们在考棚座右贴魁星图,以及考场外出售魁星像场景。表达了读书人祈求天子广开文运,招纳天下贤才的良好愿望。本拍品笔筒所绘主题正为此意。即以士子常伴之笔筒,或在书案之侧,或于秋闱之内,都有魁星朱笔所点,得高中之意。使读书人蟾宫折桂,平步青云。

图11明陆容《菽园杂记》

明清之际,文人士子为求科场顺遂,设供称觞,祭献牺牲祈拜魁星,并歌之颂之,正如明代雷州府学魁星碑所称文赞曰:“尔何名耶?非书非画,异态异形。......兆九重之梦,寐图惟肖之丹青,使臣占之,奏曰:‘天开文运,贤俊汇征。’”其诚心可谓敬矣!本拍品可谓魁星高照,朱笔钦点广大士子“司文之权,助子秋闱”[15]真实写照!

图12雷州市博物馆藏明万历十一年魁星赞石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