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13个文言文词语的用法
白癜风胶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8/9331607.html 不少同学之所以文言文不会做,无非是因为读不懂,这也是所有同学都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在文言文中,也有一些核心词汇经常出现,掌握了它们,就是你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究竟有哪些词?往下看—— 以 1.(动词)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以为妙绝。《口技》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①可译为“用”“拿”。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徐喷以烟。《童趣》 蒙辞以*中多务。《孙权劝学》 投以骨。/以刀劈狼首。《狼》 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成,将以攻宋。《公输》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②可译为“靠”“凭”“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隆中对》 何以战?/可以一战。/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曹刿论战》 ③可译为“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信。《曹刿论战》 3.(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宅边有五柳树,引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二个“以”)《送东阳马生序》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以君之所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个“以”)《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夫不能以游堕之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个“以”)《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微。《出师表》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5.(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以不译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7.(连词)表目的的关系 ①可译为“来”“用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则责攸之、帏、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 ②可译为“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8.(助词)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自既望以致十八日为盛。《观潮》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9.(副词)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为 一、读作wéi时 1.(动词)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2.(动词)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动词)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二个“为”)《公输》 4.(动词)题,写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动词)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6.(动词)成,成为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7.(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8.(动词)是,表判断 始悟为山市。《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谓为信然。《隆中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为与此同类《公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名词)心理活动,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10.(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11.(动词)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二、读作wèi时 12.(介词)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13.(介词)因为 昂首观之止,项为之强。《童趣》 为之怡然称快。《童趣》 14.(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15.(介词)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16.(介词)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之道。《桃花源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桃花源记》 与 一、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连词)和,及(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跟,通 (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神情与苏、*不屑。《核舟记》 遂与外 隔。《桃花源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隆中对》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副词)相伴,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二、读作yú时 5.通“欤”,表疑问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三、读作yù时 6.(动词)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者?《答谢中书书》 四、读作jǔ时 7.(动词)通“举”,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其 1.(代词)这,那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一狼洞其中。《狼》 2.(代词)他,他们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问其姓氏。《湖心亭看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代词)它,它的 则题名其上。/其色墨。/其色丹。《核舟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飞漱其间。《三峡》 及其日中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狼》 帝感其诚。(代词,指愚公)《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代词,指狼)《狼》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方仲永)《伤仲永》 并自为其名。(代指自己)《伤仲永》 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代指千里马)《马说》 其岸势犬牙差互。(它,代小石潭)《小石潭记》 增其旧制。(它,代岳阳楼)《岳阳楼记》 醉能同其乐。(代词,代宾客)《醉翁亭记》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陈涉世家》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陈胜、吴广)《陈涉世家》 皆刑其长吏。(当地的)《陈涉世家》 其乡人也。(他的。指曹刿)《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代词,指齐*)《曹刿论战》 望其旗靡。(代词,指齐*)《曹刿论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代古仁人)《岳阳楼记》 谓其妻曰。(他的,指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愚公移山》 5.其中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6.(副词)表语气 其真无马邪?(难道)《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马说》 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语气,一定)《唐雎不辱使命》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若 1.(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山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逐浪排空。《岳阳楼记》 2.(动词)及,比得上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3.(代词)你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4.(代词)此,这样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5.(连词)假如,如果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6.(助词)用于词尾,可译为“……一样” 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公输》 则 1.(副词)乃,就是。用以加强肯定语气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2.(副词)表示顺承 楼愈高,则明渐少。《山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核舟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相当于“那么”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童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连词)表示假设,想防御“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连词)表示让步,想防御“倒是”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6.(助词)无意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乃 1.(连词)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 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乃入见。《曹刿论战》 2.(副词)才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羽、飞乃止。《隆中对》 3.(副词)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副词)应该,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且 1.(副词)况且 且为众人。《伤仲永》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2.(副词)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诸 1.(形容词)众,各个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2.(兼词)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人名中的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5.姓中的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因 1.(动词)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2.(介词)依靠,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连词)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4.(副词)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屏人曰。《隆中对》 之 1.(动词)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饲中。《陈涉世家》 多助之至。/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①相当于“他”。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借旁边与之。《伤仲永》 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楚人怜之。/令辱之。《陈涉世家》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将*岂愿见之乎?/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 愿借子杀之。《公输》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 ②相当于“他们”。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隆中对》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公将驰之。/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③相当于“它”。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学而时习之。《论语》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传一项秀才观之。/受之天也。《伤仲永》 复投之。/又数刀毙之。《狼》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箬篷覆之。/闭之。/石青糁之。《核舟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马说》 弗之怠。/走送之。《送东阳马升序》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明之者谁?《醉翁亭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个“之”)《醉翁亭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公输》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相当于“它们”。 昂首观之。《童趣》/忽啼求之。《伤仲永》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陈涉世家》 ⑤相当于“这件事”。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然足下卜之*乎?《陈涉世家》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再拜,曰:“请说之。”《公输》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童趣》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心乐之。《小石潭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4.(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仲永之通悟。《伤仲永》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爱莲说》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春冬之时。《三峡》 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黔娄之妻有言。/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益慕圣贤之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腰白玉之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个“之”)《岳阳楼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荆之地方五千里。《公输》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5.(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心之所向。《童趣》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唐雎不辱使命》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离之刺庆忌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公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6.(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8.(助词)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妇拍而呜之。《口技》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久之。《狼》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虽有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 然 1.(代词)这样,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谓为信然。《隆中对》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是的,对的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助词)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以不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为之怡然称快/不觉呀然一惊。《童趣》 生气莽莽然/则黯然缥缈。《山市》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小石潭记》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者。《满井游记》 娟然如拭/悠然自得。《满井游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4.(连词)然而,但是 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然胡不已乎?《公输》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于 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①可译为“在”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于舅家见之,十 矣。《伤仲永》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个“于”)《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观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于是冰皮始解。《满井游记》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试用于昔日。/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往身于外者。《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可译为“到”。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于旧都。《出师表》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③可译为“从”。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 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鹓鵮发于南海。《惠子相梁》 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①可译为“向”。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飞于北海。《惠子相梁》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②可译为“给”。 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可译为“对”“对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④可译为“与”“跟”“通”。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5.(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6.(连词)至于,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至于夏水襄陵,严溯阻绝。《三峡》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来源 网络 编辑 李静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问题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