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黄帝乘龙(龙卷风)飞升

《史记·封禅书》云:“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这就是说,轩辕黄帝仙逝升天于鼎湖。

黄帝君山铸鼎、张古乐,乘龙飞升过洞庭。

岳阳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宝岛,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这与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在此留下活动足迹的传说有关。

君山留有铸鼎台和飞升台遗迹。

铸鼎台,相传黄帝在此铸鼎。鼎铸成后,有龙垂胡髯相迎,黄帝便乘龙飞升离开了君山。

黄帝乘龙而去的龙,其实是龙卷风,这里特指洞庭湖中的龙卷风,中国古代把龙卷风当做龙。

按照《史记》的描述,所谓黄帝飞升,其实是被龙卷风卷到天上去了。

这次龙卷风事件中黄帝和群臣、后宫七十余人都被龙卷风带走了,剩下的小臣没有被龙卷风吹走,于是与龙卷风搏斗,黄帝的弓从龙卷风中坠落下来。百姓仰望黄帝被龙卷风卷上了天,抱着黄帝的弓号(嚎)叫。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中记载的最早的龙卷风事件——黄帝乘龙(龙卷风)飞升。

▲洞庭湖龙卷风(水龙卷)

~~~~~~~~

二、应龙就是龙卷风

应龙,又称黄龙,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集创世、造物、灭世三位一体的巨神”,被古人赋予了“创世神”和“造物神”的尊称,也作为战神出现,是黄帝身边的大将。本居于天上世界,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与蚩尤作战,应龙、魃等帮助黄帝,最终蚩尤战败被杀。

据《广雅》记载:应龙的形象特征为有翼,象征龙凤图腾的相融合。结合《淮南子》“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和《镡津文集》“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等记载可知,应龙不仅能开辟天地,还是凤凰与麒麟的祖先。另外《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应龙的尾划过的地方,平地出河,两岸成为山峦。应龙等人物出行也无不乘龙。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应龙杀了蚩尤,又杀了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楚辞·天问》记载:“河海应龙,何画何历?”(传说应龙以尾巴画地形成江河入海,应龙是如何以尾画地的?江河是如何流入海的?)

汉朝时期,《淮南子·墬形训》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异兽毛犊生的应龙。)《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人赋》记载:“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蟉蜿蜒。”(乘应龙象舆如尺蠖曲行啊,骑赤螭虬龙迂徐蜿蜒。)《汉书·叙传第七十》记载:“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颢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应龙潜伏在死水中时,连鱼鳖都狎侮它,看不出它可以奋发灵德,汇合风云,腾跃高空,从而蹲踞苍天。所以伏于污泥中还能腾空飞起,才是应龙的神奇之处。)”

三国时期,《广雅》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有翅膀的为应龙。)

晋朝时期,《帝王世纪》记载:“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黄帝命令应龙将蚩尤氏杀于凶黎之丘。)《三国志·吴书》记载:“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能屈能伸是应龙的神奇之处。)

南北朝时期,《宋书·福瑞志》记载:“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黄帝命令应龙攻打蚩尤,与虎、豹、熊、罴四兽大战。)

唐朝时期,《晋书·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

宋朝时期,《新唐书·列传第十三》记载:“应龙之翔,云雾滃然而从,震风薄怒,万空不约而号,物有自然相动耳。”(应龙飞翔时,云气烟雾随之腾涌。)《册府元龟》记载:“瑞马开图,发荣光于远代;应龙辟壤,致宅土于遐年。”(应龙开辟大地,让人拥有可以宅居的土地。)《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记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太平广记》记载:“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应龙曾帮助大禹治水,以尾巴画地,为大禹疏通了河道)。

为什么应龙的形象特征为有翼(有翅膀)呢?因为应龙就是龙卷风。龙卷风在天上翻腾飞舞,就像是龙。

龙卷风能带来降雨,这就是龙王降雨传说的来源。

龙卷风都是在强的对流积雨云内产生,往往伴随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般会有强阵雨。

例如,最近一次年7月27日深圳双龙戏水的龙卷风给深圳市红树林和沙头街道一带带来超过40毫米的降雨。

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

中国龙有三个来源:龙卷风;鳄形龙;蛇形龙。

龙卷风能吹倒大树,被巨石卷到天上去。

《元史·五行志》记载:“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译文: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元史·顺帝记》中记载:“又长庆寺有龙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

译文:长庆寺有龙绕着槐树飞去,树皮都被剥掉了。

~~~~~~~~

中国古籍中龙(龙卷风)的记载

~~~~~~~~

三、因龙卷风改名为护龙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沫水》:“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晋太始九年(年),黄龙二见于利慈池。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以白刺史王睿,睿表上之,晋朝改护龙县也。”

译文:县里有铜山,还有利慈岛屿。晋太始九年(年),两条黄龙出现在利慈湖。县令董玄之率领吏民观看,并把出现龙的这件事告诉了刺史王睿,王睿上表告诉皇帝,如是晋朝皇帝把这里改名为“护龙县”。

利慈渚是今天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千岛龙潭的岛屿。利慈池是千岛龙潭湖。

两条黄龙是千岛龙潭湖发生的龙卷风(水龙卷)的两个漏斗状云柱。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这个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

▲千岛龙潭湖

~~~~~~~~~

四、太牢祭祀龙卷风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幕容皝十二年(年)夏四月,黑龙一,白龙一见于龙山,皝亲率裙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译文:幕容皝十二年(年)四月,一条黑龙,一条白龙出现在龙山,幕容皝亲自率领臣僚来观看,并且在离龙二百多步远的地方,用太牢祭祀它。两条龙交头嬉戏飞翔,龙角消失后离开。幕容皝很高兴,大赦境内,把新宫殿命名为和龙,在龙山上修建龙翔佛寺。

所谓一条黑龙,一条白龙见于龙山,其实发生的是龙卷风的两个漏斗状云柱,这里发生的应该是一次陆龙卷。按形态和产生环境,龙卷风可以分为陆龙卷、水龙卷等。

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发生的是龙卷风,前燕开国君主幕容皝亲自率领臣僚来观看,并且还在离龙卷风漏斗状云柱(龙)二百多步远的地方,用太牢祭祀龙卷风。

太牢宴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整只)全备为“太牢”。

~~~~~~~~~

五、唐代赵齐嵩被龙卷风所救

唐代《博异志》有记载:“贞元十二年,赵齐嵩选授成都县尉,收拾行李兼及仆从,负札以行,欲以赴任。然栈道甚险而狭,常以马鞭拂小树枝,遂被鞭梢缴树,猝不可脱,马又不住,遂坠马。枝柔叶软,不能碍挽,直至谷底,而无所损。视上直千余仞,旁无他路,分死而已。所从仆辈无计,遂闻于官而归。赵子进退无路,坠之翌日,忽闻雷声殷殷,乃知天欲雨。须臾,石窟中云气相旋而出。俄而随云有巨赤斑蛇,粗合拱,鳞甲焕然。摆头而双角出,蜿身而四足生。奋迅鬐鬣,摇动首尾。乃知龙也。赵生自念曰:“我住亦死,乘龙出亦死,宁出而死。”攀龙尾而附其身,龙乘云直上,不知几千仞,赵尽死而攀之。既而至中天,施体而行。赵生方得跨之,必死于泉矣。南视见云水一色,南海也。生又叹曰:“今日不葬于山,卒于泉矣。”而龙将到海,飞行渐低。去海一二百步,舍龙而投诸地。海岸素有芦苇,虽堕而靡有所损。半日,乃行路逢人,问之。曰:“清远县也。”然至于县,且无伴从凭据,人不之信,不得缱绻。迤逦以至长安,月余日,达舍。家内始作三七斋,僧徒大集。忽见赵生至,皆惊恐奔曰:“魂来归。”赵生当门而坐,妻孥辈亦恐其有复生。云:“请于日行,看有影否。”赵生怒其家人之诈恐,不肯于日行。疏亲曰:“若不肯日中行,必是鬼也。”见赵生言,犹云:“乃鬼语耳。”良久,自叙其事,方大喜。行于危险,乘骑者可以为戒也。

译文:贞元十二年,赵齐嵩被选授为成都县尉,收拾行李,率领仆从,带着公文上路,前去赴任。然而栈道非常高险而且狭窄,常常用马鞭子拂到小树枝,于是鞭梢绞到树上,一时解不下来。而马又不能停下,就掉到马下。树的枝叶柔软轻细,不能把他拦住,他便一直滚到谷底。但是他并没有受伤。往上一看,石壁直上一千多仞,旁边也没有路,按理是非死不可了。跟来的仆从们无计可施,就把这事报了官,然后就回去了。赵齐嵩进退无路。第二天,他忽然听到雷声大作,才知道天要下雨。不一会儿,一个石洞中云气翻腾涌出,有一条赤斑巨蛇随着云气显露出来。这蛇有合抱粗。鳞甲焕然有光。它摆头露出双角,屈身露出四脚,鬐鬣振奋,头尾齐摇,这才知道这是龙。赵齐嵩心中想道:“我在这等着也是死,我乘龙出去也是死,我宁肯出去死!”于是他趴到龙身上去。龙乘云直上,不知已飞上几千仞高。赵齐嵩拼死地抓住不放。然后到了高空,龙蜿蜒而行,赵齐嵩这才能跨上去。一定要死到泉水中去了。向南看水天一色,那是南海。赵齐嵩叹道:“今天不死在山上,死到泉里了!”然而龙将到海的时候,飞行渐渐降低。离海还有一二百步,他就撒开手从龙身上跳下来。海边一向有芦苇,他虽然跳下来却没有摔伤。半天才路遇一人,一打听,这地方是清远县。但是到了县衙之后,他身边没有伴从凭据,人家不相信他,不能向人陈述自己的际遇。走许多日子到了长安,一个多月到了家。家里正给他“烧三七”,僧徒大集。人们忽然发现赵齐嵩来了,都吓得撒腿就跑,说是他的魂回来了。赵齐嵩迎门坐下,妻儿老小也怕他是死而复生,说:“请你到阳光下走一走,看你有没有影子。”赵齐嵩很生气,不肯到阳光里去走。疏远的亲属便说:“如果他不肯到阳光下走走,那就一定是鬼!”见到他说话,还说这是鬼在讲话。许久,赵齐嵩自己详尽地述说了死里逃生的过程,人们这才大喜。骑马走在险路上的人引以为戒呀!

这个故事讲的是唐代一个叫赵齐嵩的人,当上了成都县尉,收拾行李,率领仆从,带着公文上路,前去赴任。在路上由于栈道非常高险而且狭窄,不小心从山路上滚到谷底,悬崖千仞。仆从们认为他死了,就把这事报了官,然后就回去了。赵齐嵩进退无路时,第二天遇到了龙卷风,被龙卷风带到了天上,脱离了悬崖绝壁,龙卷风把他带到了海边,然后风速变小,赵齐嵩落到了海边的芦苇丛中,没有摔伤。半天后才遇到一个人,一打听,才知道已经到清远县。但是到了县衙之后,因为他身边没有伴从和凭据,人家不相信他的际遇。

赵齐嵩走了很久到了长安,回到家时已经一个多月了。家里正给他“烧三七”,有很多僧人和其他人聚集在他家里。人们忽然发现赵齐嵩来了,都吓得撒腿就跑,说是他的魂回来了。赵齐嵩在门口坐下,妻儿老小也怕他是死而复生,说:“请你到阳光下走一走,看你有没有影子。”赵齐嵩很生气,不肯到阳光里去走。其它的远房亲属就说:“如果他不肯到阳光下走走,那就一定是鬼!”见到他说话,还说这是鬼在讲话。过来很久,赵齐嵩自己详尽地述说了死里逃生的过程,人们这才大喜,相信他是活着回来了。

~~~~~~~~

六、唐代崇敬寺龙卷风事件

《大业拾遗记》(成书年代有唐、宋不同说):“弘农郡太守蔡玉以国忌日于崇敬寺设斋。忽有黑云甚密,从东北而上,正临佛殿。云中隐隐雷鸣。官属犹未行香,并在殿前,聚立仰看。见两童子赤衣,两童子青衣,俱从云中下来。赤衣二童子先至殿西南角柱下,抽出一白蛇身长丈余,仰掷云中。雷声渐渐大而下来。少选之间,向白蛇从云中直下,还入所出柱下。于是云气转低着地。青衣童子乃下就住,一人捧殿柱,离地数寸。一童子从下又拔出一白蛇长二丈许,仰掷云中。于是四童子亦一时腾上,入云而去。云气稍高,布散遍天。至夜。雷雨大霪,至晚方霁。后看殿柱根,乃蹉半寸许,不当本处。寺僧谓此柱腹空。乃凿柱至心,其内果空,为龙藏隐。” 

译文:“弘农郡的太守蔡玉,在国忌这一天到崇敬寺设斋,忽然有浓密的黑云从东北而上,正临近佛堂。云中有隐隐的雷鸣。官属们还没有行香,一齐站在殿前,仰着头往云上看。他们看见两个红衣童子和两个青衣童子,都从云中下来。两个红衣童子先来到殿西南角的柱子下,抽出一条一丈多长的白蛇。他们把蛇仰掷到云中,雷声渐渐变大而滚动下来。不多一会儿,刚才扔上去的那条白蛇从云中直贯下来,回到所出的柱子下。于是云气变低,着地。青衣童子就下来走近柱子,一个人把柱子捧起来,让柱子离地几寸。另一个人就从柱子下又拔出一条两丈左右长的白蛇,也仰掷到云中。四个童子也同时腾身而起,隐入云中。云气渐渐升高,布散满天。到了夜晚,雷雨大作,一直下到第二天晚上才晴天。后来人们去看那殿柱的根部,竟偏离半寸左右,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庙里的和尚说,这柱子是空的。于是大家就凿柱子,果然是空的,应是龙的隐藏之所。”

实际上这是一次龙卷风事件,一条白蛇从云中直贯下来,这是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这个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

这次龙卷风事件被古人编成了神话故事。

~~~~~~~~~

七、龙王降雨的故事

《太平广记》: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鹊谷修道,操行精严,在出家人中推为首位。他发愿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众生。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

当时有三个老头,眉毛胡须全白,相貌与众不同,在那虔诚地听讲。如此听了多日,玄照感到奇怪。忽然有一天,三个老头一大早就来拜谒玄照。他们说:“我们三个弟子,其实是龙,有各自的职务,也很劳苦,已经好几千年了。能听到您的精妙说法,没有什么报答的,也许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们愿意效微薄之力。”

玄照:“现在阴阳失调,干旱少雨,国内闹饥荒,你们可以下些雨来拯救天下百姓。这就是贫道的愿望。”

三个老头说:“聚云下雨,本来是一桩小事。只是关于下雨的禁令绝对严重,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之罪不小,有性命之忧呢!我们试说一个办法,差不多可以成功,不知长老能不能去做?”

玄照说:“那就说给我听听吧!”

三个老头道:“少室山的孙思邈处士道高德重,一定能使弟子的灾祸解脱。那就可以马上下雨了。”

玄照:“贫道知道孙处士在山中,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又怎么能如此呢?”

三老头:“孙公的仁义,不可估量。仁义之心附着于济世的药方,造福于万代。他的名望已经在天宫里登记入册,实在是个世外高人。如果他能说话相救,保证没有问题。只要长老先与他约好,如果他答应了,立即就依你的话去做。”

于是他们就把救护的办法告诉了玄照。玄照到孙思邈的住处去,诚恳地拜谒,人情礼数特别谨慎,坐定许久才说:“孙处士以贤德明哲的气度,把济助于苍生为己任,现在极旱,寸苗不长,百姓叫苦不迭,焦渴干枯如此,施用仁哲的时候到了。希望你开恩,救一救天下百姓。”

孙思邈答:“我没能耐才遁入山野,凭什么功力有助于人呢?如果有什么可以施与百姓,保证不会吝惜。”

玄照:“贫道昨天遇到三条龙,让他们下点雨,他们都说,不奉天帝的命令擅自行雨,杀头之罪不轻,只有孙处士德高功大,能把他们救下来。我特意来表示心愿,请处士斟酌。”

孙思邈:“只要可以办到,我没什么顾惜的。”

玄照:“下雨之后,三条龙逃避罪责,投到处士居所后边的池子里隐蔽。当有异人来捕捉他们的时候,处士向来人说明白,把他打发走,三条龙就会免罪。”

孙思邈答应下来。玄照回山,在路上遇到三个老头,玄照就把孙思邈的意思告诉了他们。他们约好一天一夜,如期下雨,淋淋洒洒,滋润千里。第二天玄照来谒见孙思邈,说话之间,有一个样子奇特的人,直接来到后边的池畔,嘟嘟囔囔地念起咒语,一会儿,池水结冰,立刻有二苍一白三只水獭从池中出来。那人就用赤色绳索把三只水獭捆绑起来,要带走。孙思邈上前招呼道:“这三个东西的罪,就是处死也是应该的。但是他们昨天擅自下雨,是我让他们干的,希望饶过他们,并请代我向天帝求请,不要责罚他们了。”

那人听了这些话,便解开绳索把他们放了,自己提着绳索离去。过了一会儿,三个老头向孙思邈致谢,不知如何酬谢他。孙思邈说:“我住在山谷之中,用不着什么东西,不需要报答。”

三个老头回身又拜见玄照,要为他效力。玄照答:“住在山中,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此外什么也不需要,不用什么报酬。”经不住三个老头再三要求,玄照便说:“前山挡路,来往很不方便,你们可以把它搬走吗?”三个老头说:“这是一件小事,只要别怪怨风雷太大就行,马上就可以办。这天晚上,雷霆大作,狂风四起,到了早晨才风停雨住。寺前的小土山没了,豁然开朗,数里平坦。三个老头又来,叩谢而去。

其实这是一个龙王降雨的故事。

龙王就是龙卷风

为什么古代应龙的形象特征为有翼(有翅膀)呢?因为应龙就是龙卷风。龙卷风在天上翻腾飞舞,就像是龙。

龙卷风能带来降雨,这就是龙王降雨的来源。

龙卷风都是在强的对流积雨云内产生,往往伴随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般会有强阵雨。

例如最近一次年7月27日深圳双龙戏水的龙卷风给深圳市红树林和沙头街道一带带来超过40毫米的降雨。

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

中国龙有三个来源:龙卷风;鳄形龙;蛇形龙。

~~~~~~~~

八、唐代射杀蛟龙(鳄鱼)

《太平广记》

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深可驾舟,其水往往泛滥,荡室庐,潴原野。由是西北之禾稼尽去,地荒而不可治,居人亦远徙,用逃垫溺之患。其吏于北庭沙洲者,皆先备牲酎,望祀于河浒,然后敢视政。否即淫雨连月,或大水激射,圮城邑,则里中民尽鱼其族也。唐开元中,南阳张嵩奉诏都护于北庭,挈符印至境上,且召郊迎吏讯其事。或曰:“黑河中有巨龙,嗜羔特犬彘,故往往漂浪腾水,以凯郡人望祀河浒。我知之久矣。”即命致牢醴,布筵席,密召左右,执弓矢以俟于侧。嵩率僚吏,班于河上,峨冠敛板,罄折肃躬。俄顷,有龙长百尺自波中跃而出。俄然升岸,目有火光射人。离人约有数十步,嵩即命彀矢引满以伺焉。既而果及于几筵,身渐短而长数尺。方将食,未及,而嵩发矢。一时众矢共发,而龙势不能施而摧。龙既死,里中俱来观之,哗然若市。嵩喜已除民害,遂以献上。上壮其果断,诏断其舌,函以赐嵩。且子孙承袭在沙州为刺史,至今号为龙舌张氏。

译文: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这河深可以摆船,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因此西北的庄稼全都没了,田地荒废,不能耕种。当地的居民也都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祭祀祷告一番,然后才能审理政事。不然就会淫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那么广大百姓就要喂鱼了。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他拿着符印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所以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祀。我知道已经很久了。”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祀用的牛羊猪狗及饮料,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严肃认真地等着。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它的目光像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把弓拉满等候在那里。然后,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龙死后,众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让人把龙的舌头割下来,装进小匣子里,赐给他。而且,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称为“龙舌张氏”。

这是一次唐代射杀蛟龙(鳄鱼)的故事。鳄鱼在古代被称为蛟龙。鳄鱼生活在河中,捕猎河边的动物,所以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

~~~~~~~~

九、年《平湖县志》龙卷风事件

明朝万历年间的《平湖县志》记载:

万历十六年平湖旱,饥死无算。秋有白龙腾海上,红光半天,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两角间有金冠紫衣,仗剑立者,其神长尺许,云水腾沸,咫尺晦冥。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顷之遂收,约在墖院前水中央,东湖水尽涸,儒学前楼屋石坊俱坏。空中拽人舟而腾,有不知去向者。

意思是说,明朝万历十六年,即年,平湖县遭遇大旱之年。当时人们主要是靠农业为生,靠天吃饭,久旱无雨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当地人许多都饿死了。

所谓“秋有白龙腾海上”其实是龙卷风。“红光半天”这是指红色龙卷风。“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这就是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这是龙卷风的中心。“东湖水尽涸”这是水龙卷的龙吸水现象。“儒学前楼屋石坊俱坏”这是龙卷风的巨大破坏现象。“空中拽人舟而腾,有不知去向者。”这是人和船被龙卷风刮到天上去了,有的人不知去向。

红色龙卷风,这种现象的本质至今仍然是个谜。

第一次有记录的这种事件是在年的佛罗里达州。当时农民向记者和警察报告,说经过的龙卷风呈血红色。当地的牧师则坚信魔鬼即将降临地球。

然而,魔鬼并没有到来,而这种奇怪的现象在19年后的年再次出现,这次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震惊和惊恐的居民们目睹了这令人恐惧的天灾。龙卷风呈樱桃红和酒红色。

第三次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年的加拿大马尼托巴省。许多目击者报告说,龙卷风时不时地发出红色的光辉。其中一些人还表示,龙卷风上方一直有一个类似等离子体的圆球状物体在旋转。

最近一次记录到的红色龙卷风发生在年的日本,渔民们在开阔海域目击了这一现象。再次,目击者的陈述中提到了旋涡上方神秘的圆球等离子体。日本的海洋学家试图解释这种红色是由藻类或浮游生物造成的,但渔民们否认了这种解释,他们说颜色是从上往下散发的,而不是相反。

年发生的应该是一次太阳系引力急剧变小事件,导致南方大旱,同时太阳系引力急剧变小,发生超强龙卷风。

太阳系引力急剧变小,地球受到的潮汐作用变小,地球自转变快,龙卷风变多。

▲龙卷风的中心——“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

▲红色龙卷风和漏斗状云柱

~~~~~~~~

十、《松滋县志》龙卷风事件

《松滋县志》中记载:“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光绪六年五月初八(公元年6月15日),晨起信步往屋后山林,见丛林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捕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眛,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梦初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夫诧曰:“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内,去尔处千余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十八日矣。”

译文:在湖北省松滋县一个叫西岩嘴的地方,有一个姓覃的男子,是个农民。光绪六年五月初八,也就是公元年6月15日,覃某早晨起来信步走到屋后的山林,看见丛林间有一个物体,光彩异常,五色鲜艳。覃某向前去捕捉它,突然感觉到身体自己飘举了起来,就像在云端,耳旁有飒飒的风声,他精神飘忽,懵懵懂懂,身体不由自主,突然从高空坠落下来,落在一个峻岭上,覃某如梦初醒,非常惊骇。不久后来了一个樵夫,樵夫好奇问他是哪里人,覃某回答说:“我是湖北松滋人。”樵夫感到诧异说:“你是在胡说八道吗?这里是贵州境内,距离你说的松滋千多里远啊!”樵夫告诉他下山的路,覃某一路当乞丐回到了家,当他回到松滋的家时已经过去了18天。

这显然是一次龙卷风事件,覃某被龙卷风卷走,带到了一千多里外的地方,幸运的是毫发无损,又回到了家。

~~~~~~~~~

十一、《聊斋志异》故事:巨蟒渡劫(龙卷风)

栖霞有个名叫屠家庄的村子,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村子里有个名叫屠松山的樵夫,每日都至山上打柴,再挑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

有一天,他又去山上砍柴。

过了会,挑柴准备下山,此时,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枝叶乱舞。

这是要下雨了,他没带蓑衣,疾步如飞的走着。

过了会,走到半山腰,他忽然感觉大地震动几下。

以为要地震了,顿时大惊。

回头一看,只见山涧里骇浪惊涛,不知道怎么回事。

担心家里的老小,走的更快了。

刚走一段路,大地又恢复常态,原来是个幻觉,屠松山擦擦脸上的汗,松口气,依然急匆匆走着。

过了会,来到一个山丘,大地又震动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屠松山刚放松的心又一紧。

此时,大风刮的呼呼响,天阴暗下来,他快睁不开眼睛了。

心里很是害怕,也很纳闷,自己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怪异地天气。

恨不得马上回到家里。

过了会,那震动又停了,屠松快走到山下了。

忽然,后面传来巨响,他惊惧地回头一看,大骇。

只见那山涧后的山丘忽然崩塌,里面慢慢钻出来一个巨大的蛇头,头上竟然长着须角,身子露出来,披满鳞甲的身躯有两丈多长,长有四肢和五指利爪,样子非常可怖。

屠松山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的扔了柴禾,连滚带爬的滚下山去。

此时,一声炸雷响起,大雨滂沱,在一逝而过的电闪雷鸣下,那巨蟒长啸一声,飞上天空,转眼之间消失了。

过了会,雨停了,风住了,雨过天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而此时的屠松山,傻傻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因为惊吓过度,又摔得遍体鳞伤,疼痛难忍,竟然晕过去了。

有个村民看到了他,忙把他背回家。

他的父母和妻子正在担心他,看到他的样子,大惊,忙为他请来大夫。

那大夫至此,为他号脉后,告诉他们,他是精神过度紧张所致,至于伤口都是皮外伤,不碍事,吃点药,再敷点药,几天就好了。

一家人听罢,方松口气,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好在不碍事,一家人悬着的心放下了,好生照顾他。

第二天傍晚时分,屠松山才醒来,心有余悸的断断续续把事情的经过道出。

一家人听罢,顿时惊呆了,他的父亲想了想说道:“这应是蛟龙,也叫虬龙,巨蟒在山涧里修炼千年后,借助雷雨天,就出来渡雷劫。它要躲过雷劫,方可变成虬龙,这要看它的造化和运气了,你看到的这个巨蟒就是幸运的!已经变成虬龙了。”

屠松山听罢,觉得很是神奇,他病怏怏的,过了一年多才病愈。

此后,不敢再看蛇,一见到蛇,就吓得瑟瑟发抖,也不敢去山上砍柴了。

他的舅哥帮忙,让他去吴财主家做了短工。

可是,他惧怕下雨,尤其是大雨天,都不敢出来。

如此这般,过了好几年,才恢复正常。

为什么巨蟒要借助雷雨天,出来渡雷劫呢?

因为实际上,这是一次龙卷风事件,巨蟒就是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这个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龙卷风都是在强的对流积雨云内产生,往往伴随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般会有强阵雨。

所以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出现时,即所谓巨蟒渡劫时伴随着雷雨天气。

所谓巨蟒渡劫往往是发生在天色阴暗时(龙卷风带来天色阴暗),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时候原本就很像巨蟒的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被当成了在电闪雷鸣中渡劫的巨蟒了。

▲龙卷风——“巨蟒渡劫”

~~~~~~~~~

十二、年江苏射阳巨蟒渡劫事件(龙卷风)

年在江苏射阳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一年很奇怪,本来早已过了连续降雨的季节,但当地的天气却格外异常,接连几天都是强降雨。

而且更奇怪的是,接连一个多星期只要一到傍晚时分,天空就一下子乌云密布,雷电风雨加交,狂风呼呼地乱吹,村民都吓坏了,私下议论纷纷,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去劳作。

那一天,天刚蒙蒙亮,外面下着大雨,都辨不清方向,陆老头原本也不想出门,但雇主吩咐他去照看下芦苇地,为了生计,陆老头带上一把刀防身,穿上蓑衣就硬着脸皮出门往芦苇地方向去了。刚到芦苇地巡视了两圈,突然之间就刮过了一阵大风,电闪雷鸣的,雨一下子倾盆而下,于是陆老头就赶紧躲进了芦苇地东南角的石屋里。

正当他在石屋抽烟的时候,屋外时不时传来隆隆地怪响声,就像有人在拿着大锤子在使劲地敲地发出的声响。陆老头平时也不是个胆小的人,此时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他便穿上外衣想出门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循着声响走到芦苇地边上的一条河旁时,直接吓蒙了,只见离他几十米的地方,一条目测有30多米长的巨蟒正吐着信子在那里爬行着。陆老头也一把岁数了,可生平从未见过如此大的蟒蛇,吓得直接往村里跑。

回到村里,陆老头赶紧喊村民拿上锄头、铁锨等工具一起去芦苇地看个究竟。当村民小心翼翼靠近芦苇地时,刚开始大家只敢远远地查看,突然有个村民小声地说来一句:“大家快看”。大家随着那人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真如陆老头所说,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天大的巨蟒,身体如同大水缸般粗,在那里吐着信子,它的信子都有好几米长,但看着巨蟒不像是往他们这里爬,而是好像在往天上攀爬,而且大家似乎看到电闪雷鸣都是朝着巨蟒的方向劈去的。

远远观望的村民都吓坏了,紧忙撤回芦苇地旁的石屋中去了,等到电闪雷鸣消失了,雨也小了后,大家才决定再去查看一番,结果大家出去在芦苇地找了几圈,连附近也找了两圈,都不见刚才巨蟒的身影,它就像一下子凭空消失了一样,踪迹全无。

有人说是巨蟒化龙升天了,有人说是顺水游海中去了,也有人说是根本没有这样大的巨蟒,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个明确的结论。

实际上,这是一次龙卷风事件,巨蟒就是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这个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

所谓巨蟒渡劫往往发生在夜晚或者天刚蒙蒙亮时,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时候原本就很像巨蟒的龙卷风的漏斗状云柱就被当成了在电闪雷鸣中渡劫的巨蟒了。

▲龙卷风——“巨蟒渡劫”

~~~~~~~~~

十三、年空中怪车事件

“空中怪车”事件曾轰动一时。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外星造物,有人认为是自然现象,由其引发的诸多猜测和调查在这几年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起事件之所以多年来尤为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1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