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养肝的重要性

养肝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是重要的排毒器官,对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的肝并非仅仅是解剖学上的肝脏器官,它还包括其功能活动系统。中医认为肝脏主疏泄,有利于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等,是保证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肝脏主藏血,有助于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从而使机体适应不同生理状态。中医上的肝病也有别于西医所指的肝病,中医将肝病的范围定义为肝脏与胆囊的功能失调及其经络运行部位所出现的病症,例如肝火上炎、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等。

德元升提醒:肝主疏泄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调节气血津液的输布;其次,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以及胆汁的分泌排泄,主要是通过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达到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再者,还能调节情志,使情志舒畅,减少生闷气的情况,让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尤其对于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来说,肝主疏泄能有效缓解其所带来的痛苦;此外,肝主疏泄还可以促进男性的排精,女性的排卵,改善男女的生殖系统。

德元升提醒:养肝具有重大的具体意义。肝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即肝有代谢解毒作用。养肝就是保护肝脏,使肝的功能正常进行。养肝具体是指养肝气肝血,使肝气条达,肝血充足,肝则得养。一方面,疏肝理气至关重要。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肝气条达是养肝的重要部分。肝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能抑郁也不能太过亢奋,这样才能起到正常的疏泻作用,使肝气不至郁阻,从而使气血运行正常,避免出现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目眩短气、郁郁寡欢、头胀头痛、心烦易怒等症状。但在应用行气药时不要太过,防止伐肝,应注意肝阴的养护。另一方面,养肝血就是养肝阴。肝脏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主,以气为用,肝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血属阴,相火为阳,相火易旺而肝阴多有不足,肝脏内血液充足才能制约旺盛的相火而不致出现肝阳上亢引起的一系列头疼、发热、目赤发胀、五心发热等症状,故养肝不仅要注重理肝气还应注重养肝血。

德元升提醒:调理肝脏对人体健康有着关键作用。肝脏在中医里面主疏泻,可以调畅气机,若气机调畅则气血顺畅。疏肝能够保持穴道的畅通,促进筋液筋骨的通畅。如果肝脏失去疏泻,气机郁结,往往会影响筋液的疏通,导致水液停滞,产生痰饮水肿以及痰气互结的癥瘕和气鼓胀等病症。因此,疏肝解郁非常重要。

从中医理论来说,养肝有诸多好处。能充分地调畅气机、稳定情绪、调节血量等。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疏泄,指肝可以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通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贮藏血液能够濡养形体官窍。“人卧则血归于肝”、“人静则血归于肝脏”都说明了肝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养肝有益于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调节。

德元升提醒:养肝很重要,养肝等于养命,请保护好我们的小心“肝”。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担负着很多无可替代的责任。在生活当中要注重对肝脏的养护,很多人都不注重养肝的意识,经常抽烟、喝酒、熬夜、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这些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健康。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强,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肝脏也是非常沉默的器官,它不像其他器官那样,得病时有着非常明显的症状,肝病的症状很不明显,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不管是脂肪肝、酒精肝,还是肝硬化、肝癌,都是如此。养护肝脏之所以这么重要,一是因为肝脏的功能非常重要,二是因为肝病的危害非常大。

那么,如何养肝护肝呢?首先,要少喝酒。酒精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的,如果总是过量饮酒,肝脏会有特别大的负担,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在生活当中要远离酒精,要多喝水,多喝水能够促进腺体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吸收,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清除,对肝脏健康有好处。其次,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现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但是锻炼是不能中断的,想要养护肝脏必须坚持运动。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肝脏获得充足的养分。运动时出的汗,也能为人体排泄废物,这样能够给肝脏减负。最后,多吃一些对肝脏有好处的食物。养肝护肝要真正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饮食方面。除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外,还要多吃一些对肝脏有好处的食物,例如绿色蔬菜、粗粮、水果等,要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补充。除此之外,喝茶也是一种养肝护肝的方法。菊花决明子茶就特别适合有养肝需求的人去喝。用菊花泡水喝,清热解火、清肝明目,用决明子泡茶饮不仅能润肠通便、降脂减肥,还对肝脏健康有好处。除了这两种材料以外,还要加上金银花、牛蒡根、枸杞和桂花,金银花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清热解毒,牛蒡根也有疏风散热之功效。想要养肝护肝,不妨多喝这道茶。

二、中医养肝之食疗方案

中医食疗在养肝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可以为肝脏提供所需的营养,促进肝脏的健康。

1.绿色蔬菜

中医讲究“绿色入肝”,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黄瓜等,在养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利于肝脏内毒素代谢。例如菠菜,属于常见绿色蔬菜,烹饪方式简单且味道不奇怪,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不爱吃菠菜也可以换成其他的绿色蔬菜。绿色蔬菜里含有一种成分叫做谷胱甘肽,可以帮助肝脏正常运转。

2.蔬菜果汁

摄入蔬菜果汁可以为身体提供大量维生素,促进肝脏细胞膜稳定性,增强肝脏细胞修复和再生功能。比如可以制作胡萝卜、苹果、菠萝加水的蔬菜汁,把材料放进果汁泥机内打成泥汁,带渣饮用,也可以加入甜菜根,甜菜根含有大量的盐酸甜菜碱,可以给人体补充盐酸,对帮助消化非常有用。同时,丰富的甜菜纤维可以帮助推动沉积的排泄物,帮助排便,清理肠道。

3.豆类及制品、奶类及制品

多吃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能够补充优质蛋白质。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D、中等量脂肪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4.中医药膳

(1)薏米耳环:将薏米和红豆煮熟制成耳环状佩戴于耳内,有利尿消肿作用。薏米性凉,红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2)蒜苗炒胆汁:蒜苗炒制后加入胆汁,胆汁有助于肝排毒并促进食欲。

(3)酸梅汤:酸梅煮熟加冰糖调制成汤,有助于肝脏解毒。

(4)茯苓鸡蛋羹:茯苓煎汤去渣后倒入鸡蛋中煮成羹,有清热利湿、安神作用。

(5)竹笋炒黄芪:鲜竹笋和黄芪炒制,有补益气血、强壮肝脏作用。

(6)红枣粥:红枣煮成粥,有活血、补气、消食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养肝药膳,如枸杞鸡蛋汤、猪肝枸杞子汤、丹参黄豆汤、红枣花生汤等。冬季也可以选择一些养肝药膳,如大黄茶、大黄麦芽汤、红木香散、鸭跖草汤、大青叶合剂、清肝煎、茵苓柴金汤、调肝降球合剂、鬼箭羽汤、补肝降酶汤、健脾解郁汤、新肝方、和肝胶囊等。日常生活中的猪肝粥也有养肝明目作用,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铁,还是补充铁质的良好来源。

三、中医养肝之日常方法

1.作息规律

在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中,肝脏在11点到凌晨3点最为活跃。这个时间段,脏腑的血液流经过肝,肝脏也进入排毒时间。因此,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在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给肝脏足够的排毒时间。人卧则血归肝,养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平时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及时休息。只有保持规律的作息,才能让肝脏得到充分的养护,避免因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2.情志养肝

德元升提醒:情志与肝脏密切相关。控制情绪,避免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至关重要。长期精神抑郁会使肝脏气血失调,影响疏泄功能,而突然的怒火中烧则会导致肝气过旺,性急易怒。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当人急躁恼怒时,如果发泄不出,就易生火化热,使得气滞血瘀,进而造成肝阳上亢,还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灼伤肾阴。所以,保养肝脏,要注重畅达情志,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有助于肝气疏泄和气机条达。

宣泄不良情绪是情志养肝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强调肝宜柔养、宜疏泄。生活中保持肝气的柔顺、平和与宁静,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应该让其自然释放,而不是竭力地去阻挠。只有将郁积之气倾泻出来,心情才会好。宣泄的方法有很多,流泪是一个好方法,哭的时候,肺气就旺盛起来,肝、肺有相互制约关系,当肺气旺盛起来的时候,肝气就会平下来。所以当你特别郁闷的时候,可以找个适合的场地大哭一场,哭完了就会觉得心情舒畅许多。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还有诉说、运动、流汗等。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大怒、暴怒。一般来说,怒作为人的一种情志活动,同其他情志活动一样,是一种正常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但是这种大怒或过怒,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就成为了一种致病因素,会对身体构成危害,易造成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等现象。反之,中医也认为,烦怒、大怒、盛怒、暴怒、狂怒等情绪反应及喜怒、善怒等情绪习惯,均属肝之藏象,即肝在内的生理活动及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一个人如果总是发怒,或者发怒过度,就说明其肝脏疏泄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因此,人应该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大怒、暴怒。心情不好时,做做深呼吸有助于消怒气,平复心情。

3.食补养肝

德元升提醒:食补养肝是中医养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多吃青色食物如菠菜等,“青色入肝经”,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功效。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利于肝脏内毒素代谢。例如菠菜,属于常见绿色蔬菜,烹饪方式简单且味道不奇怪,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不爱吃菠菜也可以换成其他的绿色蔬菜。绿色蔬菜里含有一种成分叫做谷胱甘肽,可以帮助肝脏正常运转。

根据酸味入肝原理,可食用米醋、山楂等酸味食物,保肝敛肝。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主要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同时,要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辛辣、油腻食品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酒精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的,如果总是过量饮酒,肝脏会有特别大的负担,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

4.健脾治肝

德元升提醒:中医中五脏关联,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肝血充盈。可选择益气健脾中药如党参、山药等,以及养肝疏肝解郁中药如郁金、枳壳等。

脾虚的调理主要通过药物及食疗。药物疗法根据具体症状可用健脾渗湿(茯苓、薏苡仁);理气健脾(理气并健运脾脏)(陈皮、木香);健脾开胃(麦芽、稻芽、鸡内金)。补气健脾(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绞股蓝、沙棘、黄精)等。还可以食疗如白扁豆、山药、大枣、饴糖、龙眼肉等。

德元升提醒:养肝主要是养肝血,肝血虚与脾虚息息相关,脾虚可导致的肝血、肝阴不足,养肝也主要以健脾补血为主。运动疗法对于健脾、养肝、调节情绪均有积极作用。研究证明运动具有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加速新陈代谢,缓解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改善焦虑状态等作用。

四、中医养肝的注意事项

中医养肝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养肝效果的同时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食疗应合理选择

德元升提醒:食疗在中医养肝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食用。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黄瓜等,中医讲究“绿色入肝”,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利于肝脏内毒素代谢,其中的谷胱甘肽可以帮助肝脏正常运转。蔬菜果汁能为身体提供大量维生素,促进肝脏细胞膜稳定性,增强肝脏细胞修复和再生功能,如胡萝卜、苹果、菠萝加水的蔬菜汁,还可加入甜菜根帮助消化和排便。豆类及制品、奶类及制品能够补充优质蛋白质,对肝脏修复有益。适量食用动物血,如鸭血、猪血等,能够补充铁元素,利于肝脏储血功能。中医药膳也有多种选择,如薏米耳环、蒜苗炒胆汁、酸梅汤、茯苓鸡蛋羹、竹笋炒黄芪、红枣粥等,还有枸杞鸡蛋汤、猪肝枸杞子汤、丹参黄豆汤、红枣花生汤等。但在选择食疗时,要注意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避免过度食用某些食物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但脾胃虚弱者慎服。

二、保持良好作息和情绪状态

德元升提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绪状态对养肝至关重要。在作息方面,应顺应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在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肝脏在11点到凌晨3点最为活跃,这个时间段脏腑的血液流经过肝,肝脏进入排毒时间。人卧则血归肝,养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平时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及时休息。在情绪方面,中医认为情志与肝脏密切相关,要控制情绪,避免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长期精神抑郁会使肝脏气血失调,影响疏泄功能,突然的怒火中烧则会导致肝气过旺,性急易怒。当人急躁恼怒时,可以通过流泪、诉说、运动、流汗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做做深呼吸有助于消怒气,平复心情,避免大怒、暴怒,保持心境平和,这样才有助于肝气疏泄和气机条达。

服用中药应遵医嘱

德元升提醒:服用中药养肝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中医养肝可以选择一些益气健脾中药如党参、山药等,以及养肝疏肝解郁中药如郁金、枳壳等。脾虚的调理可通过药物及食疗,药物疗法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健脾渗湿、理气健脾、健脾开胃、补气健脾等中药。食疗可选择白扁豆、山药、大枣、饴糖、龙眼肉等。养肝主要是养肝血,以健脾补血为主,运动疗法对于健脾、养肝、调节情绪均有积极作用。但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xw/1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