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满屏都是大师讣闻,清一色高龄名耆,间以个别中青年,在丧葬满路的人间,连怀念与哀悼似乎都褪色了许多。

与之相关的,当然是经验人士的倾情分享:“阳”了怎么办,“阳康”后怎么办,“重阳”后又怎么办?

怎么办?!这种问题时时处处都会有,现在却来得密集又迫切。

这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当下之楼市,其实也正处于“阳康”关键期。到底怎么办?举国上下的官员、专家、媒体人、从业者,数以千万计,想必也是天天想、天天问,那份忧思,估计也仅次于对新冠病*了。

一年又半的楼市大盘整,到底缘于什么?这恐怕跟新冠病*源于哪个实验室一样扑朔迷离。

有论者坚持将问题归咎于,自前年“三道红线”起的*策极限施压,把劳苦功高的大儿子,当路边捡来的野生子都不如。各种嫌弃、恫吓、呵斥、体罚,就差上刑了——其实等于给相当多的房企判了刑,要么无期徒刑、死缓,要么凌迟处死。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就有个名单流传江湖:哪些重症,哪些进了ICU,哪些进入临终关怀,哪些已成尸体。那恐怖状,绝不逊色于眼下的讣闻。

但现在看看,就连早被判为尸体的恒大,也还在与命运作最后的斗争。原来鲸落与鲸吞,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慢动作加回放,足以延宕两三年。

而大多数无名小卒,早已丧乱如麻,据说破产法庭早比现在的殡仪馆拥堵。而且,还会拥堵很长一阵子。

那么,当下之楼市,就不是盘整那么简单了——其实早已进入重症监护期,发烧头痛、胸闷气短、浑身酸痛之外,也许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哪些早早死去或必将死去的房企,未必高龄,原本体衰多病却是确凿的事实。

想想也是,二三十高速发展积累的风险,足以让楼市来一次超级流感。只需要一颗金融*丸,就足以让疲惫而高热的楼市免疫力崩坏,于是众多房企在熙熙攘攘中相互传播病*,最后导致普遍的信心丧失综合症。

同样,这样的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变异,在一些地域*性减轻,在另一些地域却可能*性加重。这也是各地楼市症状不一的原因。

即便事实明了如此,你倘若问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冠状还是管状?我只能说,你去问问任泽平、马光远吧,他们一定比张宏文、饶毅还能让你信服。

信心丧失综合症,至少是“乙类乙管”的流行病,说严重可以很严重,说可怕似乎又没那么可怕。

可是,一旦重症怎么办,有没有特效药,要不要上呼吸机?各种问题又来了!

其实,年中以来,各种高层喊话、*策松绑、鼓动买房,*府已算使出浑身解数了。但效果怎样?当然不怎么样。最后,终于祭出特效药——金融16条——开发商、自媒体奔走相告,就连地方*府、金融机构都恨不得猛喝水、痛吃药。

据报道,基于信贷、债券、股市的金融三箭,确实让规模房企们,大大输了一回血,吸了一阵氧,动辄数十亿的资金补给,让他们底气又足了许多。

然而,个别早早暴雷、身患重症的房企,似乎还在拖着病体,四处寻找救命药、呼吸机,见死不救的大小机构,却一副忍看朋辈成新*的样子。眼看当年一呼百应的大佬,医院过道上,也没人去扶一把——也许原本就想他放下面具、外衣和仅剩的名包名表,自己走到火葬场去吧。

这样的大佬,的确为整个行业平添了几分悲怆。但又能怎样呢?没有局部的倒下,又怎能引发全局的忧思和救助?

可堪欣慰的是,楼市的感染高峰期似已过去,重症的已然重症(死去活来,全凭造化),轻症的正在转阴,接下来当是大面积的“阳康”,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基本面的信心恢复。

病*可以传染,情绪可以传递。据说许多地产人已“阳康”归来,慨然返岗。想必他们一边分享抗疫的心得、成就,一边也计算着今年的年终奖。同样,房企老板、高管们,也犹戴口罩,瓮声瓮气地谈论着新年大计。

不知是否力气尚未恢复,年关将近,还未见讨债大*义勇向前。转念一想,也许都深感生存不易、世事艰辛——当核酸一整年之后,终于阳了,又终于阴了,何苦病人为难病人啦。再说了,都在忙着分享劫后余生的快乐,还来不及披挂上阵呢。

没错,在死灰渐次复燃的大小聚会中,我分明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感在传播。那阵势绝不亚于奥秘克戎。同样,在*府竭力救市,药丸纷纷散发的当下,房企大兼并、债务大重组也纷纷上演。甚至有民企,在大规模拖欠供应商材料款的情况下,还在咬着牙根拿地。

这不禁让人多虑起来:起码的诚信都没了,还能去逞能?

昨天刚好看到一则防疫贴:“阳康”35天之内,尽量不饮酒,不食辛辣,不剧烈运动,否则易得心肌炎,甚至有生命危险。因为细胞在修复,免疫系统在再造,需要足够的休息、营养供给和良好的新陈代谢。

难怪有初阳后的青壮年,猝死在滑雪场。据说还有猛男,壮烈牺牲于床上。

真不知该说什么好。其实,不管是某男还是猛男,是新冠还是流感,大病初愈,多营养少消耗,都是起码的常识。

换着房企,也是同样的道理。何况在楼市信心丧失症,并未根本扭转的当下。

这时候,也许真该看看万科的态度,手握亿现金,还在努力发债,充足资金,无论拿地还是项目收购,都是小心翼翼。据说救助曾经的好基友恒大,也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刚刚过去的重庆今年最后一次土拍,头部房企基本都缺席。相信他们对自身和行情的研判,足够充分和客观。

其实,大疫之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不管“阳康”,还是从未“阳”过,都没有任何侥幸的理由。即便有专家预言,或大师占卜,对未知、未见多一点敬畏,怎么都没错。

尤其担心的是,那些希望弯道超车,改写TOP榜的大佬们,仗着金融新*,就要奋力向前,猛一阵突击拿地,兼并重组,全线开工,终于或再次将自己逼上悬崖。

要知道,不管哪支箭融资,借的终究是借的,拿什么还,是第一要考虑的重点。如果销售上不去,不能从市场上回血,所有的举债仍是在玩杠杆。

杠杆虽好,终不能撬起地球——没哪个胆大包天者,可以给你那个支点。

近日重看《教父》,受教颇多。死里逃生的维多·唐·柯里昂,也许还可以苟延残喘一阵子,偏偏要去享受那一点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最后只能是猝然倒下。

想想那些快乐至死的年轻人吧。大疫当前,阳过并不意味着,壮阳归来,往日重现。

房企的葬礼,一直在路上,何必扎堆呢?

主编:阳德鸿

责编:李容飞

排版:伍月五

作者:锦丰堂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tx/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