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怪,都
“雅爱搜神,喜人谈*,魑魅争光,魍魉见笑。”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这句话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狐精怪的世界。 初读《聊斋》,我们的目光都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上。 当历经世事回头再看,就会发现《聊斋》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 有人说《聊斋志异》:写*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看似写*,实则写人。 贪 在书中,蒲松龄讲过一个“八大王”的故事。 甘肃临洮有个叫冯生的穷书生,曾救过一只白毛鳖。 这只白毛鳖来头不小,竟是护城河中成了精的“八大王”。 为了报恩,八大王变出一个转运小人,藏在了冯生的肩膀里。 此后,冯生果真时来运转,财运亨通,不出几个月便富甲一方。 然而冯生不知足,他既贪恋美色,又想攀附权贵,竟然打算瞒着妻子把肃王府的三公主弄到手。 肩膀中的小人探明冯生的心意,立马给他变出一面可摄人*魄的宝镜。 冯生拿着宝镜尾随三公主,趁其不备,举起来一照,将三公主的*魄收进镜子。 冯生欣喜若狂,抱着镜子一溜烟儿跑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昼夜把玩。 可仅仅几天后,冯生就遭了灾祸。 宝镜的事被肃王知晓,肃王不仅夺走了宝镜,还把冯生关进大牢,判了死刑。 后来,冯生不得不用几千两*金赎罪,才保住小命。 一天晚上,冯生刚睡下,就梦见八大王来拿小人。 他刚要伸手将小人夺回,肩膀上就传来的一阵剧痛。 这之后,冯生家道败落,好运尽失。 《神曲》中有这样一句话:“盲目的贪欲煽动着人们,到后来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 生活中,很多人有了钱,想要名,有了名,又想要权。 他们跪拜在名利的脚下,忘了初衷,丧失了自己。 贪婪过度,必然成灾。 人的贪欲是永远填不满的沟壑,往里一直窥探,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懂得克制贪念,才能修得知足。 怒 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愤怒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在《聊斋》里,记载了这样一出闹剧。 从前,有个叫石太璞的术士,擅长画符念咒,降妖驱*。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帮一窝狐狸精摆脱了恶*纠缠,狐狸老爹便将最疼爱的女儿长亭许配给了他。 石太璞见长亭貌美,高兴地应下亲事。 可第二天,长亭竟哭着跑到他面前说:“爹爹悔婚,还要找人加害于你。” 石太璞听罢,怒火攻心,立马飞鸽传书,将遭遇告诉了师傅王赤城。 没想到,悔婚一事纯属乌龙,不过是老狐狸酒后胡言。 很快,老狐狸就把长亭送上门,成全了这桩婚事。 可王赤城却恨透了老狐狸的“善变”,他施展法术,抓走了老狐狸,将其打回原形,拴在笼子里。 石太璞急忙前去搭救,可一想起老狐狸的戏言,又怒火中烧。 他先是耍狗一样,戏弄了老丈人一番,之后才央求师傅放老丈人一马。 老狐狸一回家,二话不说就把长亭抢了回来,并举家搬迁。 后来,在苦寻三年后,石太璞才最终找到长亭。 莎士比亚说:“愤怒像一匹烈性的马,如果由着它的性子,终会使自己筋疲力尽。” 所有坏情绪,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 痴 生活里,你可曾见过“痴人”? 他们总有惦念的心事,永远有放不下的执念,每天过得惶惶不可终日,就像蒲松龄笔下的“棋*”。 传说,扬州有位梁将*,喜欢和朋友去林子里喝酒下棋。 这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读书人,一直徘徊在棋桌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梁将*见状,立马邀请他下一盘,没想到一连三局,书生都败下阵来。 每次输棋,书生都羞愧气恨,硬拉着梁将*再来一盘,直到夜幕降临,才满眼不舍地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阴风扫过,书生竟跪地痛哭,拉着梁将*的衣角,求他救救自己。 原来,书生早已做*。 他生前痴迷于“下棋”,荒废了学业。家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书生就是割舍不下。 他把父亲活活气死,因“大不孝”的罪名被阎王锁了性命,打入饿*狱。 但因他颇有才华,阎王又派他给东岳大帝的凤楼写碑文,如果写好了,可放他还阳。 结果在前往凤楼的路上,书生巧遇梁将*的棋局,痴心再起,耽误了行程。 阎王知道后,任是谁来求情,都不再宽恕他。 顷刻之间,书生就让一众*吏绑了回去。 故事 ,蒲松龄感慨道:“痴好误人竟能到如此地步!” 很多时候,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心。 固守执念,容易走失在万丈迷津里。 学会释然,懂得放下,我们才能从容地走过人生里的风雨。 妒 《聊斋》中的女子,有貌美聪慧的花妖,有痴情勇敢的狐魅,但也有不少善妒的悍妇。 古时,临朐县有个读书人,叫李常久。 这天他行至郊外,瞥见茂林中掩映着一座肃穆的宅院,一个黑衣仆人从里面走出来,邀自己去府中赴宴。 李常久欣然前往,可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 迎面扑来一面血淋淋的墙,有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手脚被死死钉在墙上。 李常久定睛一看,被钉的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嫂嫂。 没等他缓过神来,黑衣仆人就将他拉进厅堂,拜见家主。 李常久心知这家人必是神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为嫂嫂求情。 家主老爷说道:“你家嫂嫂善妒,趁你哥哥小妾生产之际,将银针插入小妾腹内,致使其腹痛难耐。故将其*魄钉入墙壁,让她百病缠身,以示惩戒。” 李常久慌忙替嫂嫂认罪,并承诺回家后一定劝嫂嫂。 这天晚上,李常久刚进家门,就看见满身恶疮的嫂嫂正对着小妾和仆人破口大骂。 李常久把刚才的事说出来,嫂嫂起初死不认罪,但一听到“银针插腹”,便像挂了霜的茄子蔫了下去。 从此以后,嫂嫂收敛了嫉妒,不再做害人之事,身上的病痛也渐渐好了。 善妒的人,见不得别人好,以别人的不幸为乐。 但越是嫉妒别人,内心越是煎熬,人就越容易走极端。 《六度经》中言:“不生嫉妒,但生随喜。” 放平心态,悦纳他人,方得内心自在,岁月静好。 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若不自制,纵欲过度,很容易遭其反噬。 相传,有个叫朱生的江西秀才与好友孟龙谭,去京郊的庙里闲逛。 一时间,朱生被佛殿里“散花天女”的壁画吸引。 他看见画中有一妙龄少女,眼波含情,朱唇微启,仿佛在向他招手。 忽然地,朱生感觉身体像羽毛一样轻,自己竟随风飞进了画壁之中。 画中少女牵着朱生的衣襟,领他穿过曲曲折折的回廊,将他安置在自己的闺房之中。 朱生虽心生疑窦,但此处的景致和美人激起了心中情欲,他开始纵欲狂欢,乐不思蜀。 这天晚上,窗外忽然传来喧闹之声,朱生爬窗一看,只见一个黑脸金甲使者,手执铜锤铁链向他跑来。 金甲使者厉声道:“此乃妖界,不许凡人入内。” 朱生见状,立刻闭住气藏在床底下,躲过了金甲神的缉拿。 朱生于温柔乡中流连忘返,好友孟龙谭却在寺里里里外外地找他,还叫来了老和尚。 老和尚施展法术,将画壁中的朱生拉了出来,却再也无法恢复他的神智。 朱生,本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心如死灰,呆如枯木,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放我回去”的胡话。 色字头上一把刀,多少人都葬送在这把刀下。 《弟子规》上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经得住诱惑,才能守得住自我。 ▽ 一部《聊斋志异》,说的是*神,见的是人性。 蒲松龄用如椽之笔在《聊斋志异》里,将人性雕琢成四百多个活灵活现的*狐妖魅。 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嫉妒、愤怒、贪婪的一面,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这些人性作校正。 点个赞吧,不断修炼自己,战胜人性,掌控人生。 作者:洞见·瑾山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tx/8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唐诗大全集卷371500115
- 下一篇文章: 全唐诗大全集卷3815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