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83860.html

当地时间12月11日,根据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录片《生态秘境》制作的主题宣传片《川生万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首播,拉开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四川日边会的序幕。

12月12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四川日边会是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活动的其中一项,主题是“共同守护熊猫家园”,通过活动分享,将四川万物生灵自然和谐的景象呈现在与会者眼前。

成效明显野生大熊猫增加只

站在大熊猫和金丝猴的巨幅照片旁,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生物学家很是惊喜,“我们一直需要了解稀有物种的保护,很高兴看见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更期待看见更多稀有物种保护的故事。”

而在另一边,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康,正在展示自己以生态环保和传播友谊为主线创作的作品。薛康的镜头下记录着他所见证过的金丝猴和大熊猫保护。出行前,他往行李箱中塞进了十几本精美的明信片册子,内容全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图片,在他心中,这样的交流推广早已成为习惯。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数量只,较第三次调查新增了只。”在四川日边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在致辞中提到,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四川实施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划定14.86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全省共建有自然保护地处,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长江十年禁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除了大熊猫,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消失百年后在四川再度被发现。四川还有“四不像”的麋鹿、“漂亮的猴子”川金丝猴、“猛禽之王”金雕和海雕、高原兰花、“高山牡丹”全缘绿绒蒿、“裸子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苏铁等珍稀动植物,“共同呈现了万物生灵自然和谐的景象。”雷毅表示。

多方携手共同探索保护新路径

在边会活动上,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源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黑颈鹤栖息在海拔米的若尔盖湿地,过去受各种因素影响,黑颈鹤数量骤降,被列为易危动物。为拯救黑颈鹤,若尔盖县建立了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随着牧民新*、生计替代等工程开展,当年的牧民从草原的利用者转变为守护者,牧民有了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年全国黑颈鹤数量已达到只,濒危等级下降为近危。

保护地建立和管理由*府主导,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桃花源基金会通过与平武县签订50年托管协议,建立老河沟保护中心保护区,*府把一片区域委托给一个民间机构进行管理,让各方力量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社区负责人田犎介绍,眼下,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保护好村民赖以生存的药材资源,协助村里发展产业资源。“产业的保驾护航,效果很明显。”田犎很兴奋,因为眼下,多年不见的羚牛来到了村庄里,黑熊做的树巢也随处可见,水獭又出现在了河沟里。

助力全球四川将贡献更多智慧

四川如何更好融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蓝图,讲好新时期的四川故事?边会上的讨论已经展开。

对于成都而言,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福祉紧密相连。边会上,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按照COP15会议制定的“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内容,成都市将以公园城市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更多的实践,贡献更多的智慧。

“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方面,着力实施完整保护,加快栖息地连通成片进度。”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栖息地处处长古晓东说,四川将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和地带性分布规律,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生态措施,加快栖息地连通成片变零为整进度,为种群间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以大熊猫为旗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上,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呼吁,希望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及个人加强合作,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家园。

记者李彦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