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侠客故事妙谛僧,蓝姐,徐咬耳,曾鲁公
今天讲的不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婢女、和尚、市侩等。 妙谛僧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从海上入侵,肆虐东南沿海省份,浙江嘉兴受害尤其严重。某次,他们把抢掠来的财物和妇女放在三塔湾一座寺庙中,留下几个人看守,大部队进攻桐乡。上百名妇女日夜哭泣,凄惨的声音不忍耳闻。 庙里的和尚妙谛很不忍心,灌醉看守的倭寇,让妇人们拿了财物逃走。有的妇人说:“必会累及大师,我们一起逃走吧!”妙谛说:“我留下拖住他们,用我一个人的性命换百人的性命,死也值得了。”妇女们罗拜后四散而逃。 看守们醒来,妙谛假称韦陀(护法菩萨之一)用降魔杵打开了门锁。正巧这几个看守畏惧*神,不敢追赶,原地等待首领。倭寇首领回来,一下就看出妇女们是被妙谛放走,痛打看守的人,把妙谛绑在庙东的石坊柱子上。亲手拿箭射死,又堆积柴草焚烧尸体。 倭寇平复后,受到妙谛恩惠的人捡了他的零星遗骨葬在庙后,妙谛的鲜血侵入石柱,现在(清朝)还能看出来。 我(原作者)在甲申年七月到嘉兴游玩,特意去三塔湾瞻仰。石坊已经倒塌损毁,只有石柱尚存。靠近看,上面似乎有淡褐色的痕迹,看不清形状。离开十多步再看,仿佛一个和尚的侧影,头颈肩膀比较清晰,再往下就模糊一团。打听旁边的住户,他们说下雨天特别清晰,晴天的时候不明显。呜呼!忠义之气万古长存!《听雨轩笔记》 蓝姐 绍兴十二年,临江新淦青泥寺一带离城远,经常有强盗出没。这里有个姓王的住户,因为富有而闻名。王家仆人婢女众多,其中一个叫蓝姐的婢女深得王某夫妻信任,主管财物收支。 某天晚上,王某宴请宾客,一直到半夜尽欢而散。他们夫妻睡着后,来了三十多个强盗,把婢女仆人全都绑了起来,拷问钱财藏在哪里。婢女们说:“这些事我们不知道,都是蓝姐主持。” 蓝姐应声而出,说道:“的确是这样,我就是蓝姐。诸位英雄请跟我来,不要惊吓到主人主母。”蓝姐手持蜡烛,领着强盗们来到各个储物间,她一一指点,这里收藏的是绸缎,这里收藏的是金器……强盗大喜,把金银器皿踩扁,撕下被子面包裹。前前后后用了半个多时辰,蜡烛燃尽蓝姐又换上一支。 强盗走后,蓝姐解开众人的绳子,把主人唤醒报告。王某听说是蓝姐给强盗指点财物的藏匿处,不由大骂。蓝姐说道:“主人不要忧虑,强盗们都穿着白袍子,我趁他们低头收拾财物,已经把烛泪滴在他们背部。按这个线索报官,应该不难擒获。” 第二天王某报官,把烛泪的事秘密告诉官员。捕快们按这个线索寻找,在市场上抓到七人。按照他们口供,两天内强盗们一一到案。王某的财物也全部找回。 徐咬耳 池州徐咬耳,原名徐忠,是个市井中的普通人。他虽然不会武功,但讲义气愿意帮助人。邻里间只要有纠纷,他必挺身而出,阐述其中的是非曲直,一点不怕得罪人。 某次他去外地探亲,路过崇阳,看到一个屠户和顾客争吵,拉着一个人要钱。徐忠在旁看到屠户不占理,直言说道:“他是个外地人,你怎么能仗着是本地人而恃强凌弱呢?” 客人借机挣脱离去,屠户转而迁怒于徐。由争吵到厮打,纠缠了一个多时辰。徐忠抓伤了屠户的眼睛,耳朵也被对方咬掉一块。直到都累得都动弹不得才分开。 回乡后,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叫徐忠为徐咬耳。徐忠很厌恶这个名字,躲在家里很少出门。某天一个少年来说:“昨夜某某在泄水桥边被*迷惑溺死,你怎么不去评理?”徐忠不回答。 到了晚上,他来到桥上独坐,有人问他在干什么,徐忠说:“我要打*。”人们都笑起来,认为他说妄语。邻居中有个胆大的年轻人,怕他被*迷住,躲在草丛里观察。 三更后,水里出来三四个*,其中一个说:“徐咬耳在这里,他是个粗人,咱们离远些。”另外一个说:“他有什么了不起,我过去看看。”其余的*不动,后说话的*慢慢走过来。徐忠一把抓住那个*,挥拳痛打。*也踢打还击。打了好久,*跳到水里逃走了。这座桥素来闹*,从此平安了。 曾鲁公 曾鲁公本名曾公亮,北宋文学家、*治家。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中书侍郎等,被封为鲁国公,因此人称曾鲁公。 他还是个百姓的时候在京城游历,住在一家客栈。夜里听到旁边民舍里传来哭声,悲悲切切让人动容。 早晨,他去那户人家打听,主人欲言又止,面带愧色。曾鲁公说:“把你的苦处说说,遇到好人同情,也许会得到帮助。不然的话,就算哭出血泪又有什么用?” 主人四下看看无人,流着眼泪说:“我是某衙门小吏,因为应急挪用了官银。现在上司追讨得很急,只能把女儿卖给一个商人,得到四十万钱。女儿马上就要和父母分离,所以全家悲戚。” 曾公说:“商人辗转不定,而且爱财轻义,女子年老色衰的时候容易被抛弃。我是读书人,不如卖给我。”主人跪下说道:“君子素不相识却想帮我,如果能把女儿给您,就算一文钱不得,也比卖给商人好很多啊!可是已经写好协议收了钱,这件事无法改变了。” 鲁公说:“我给你四十万偿还商人,向他讨要契约,如果不肯就报官。”鲁公拿出银子,约定三天后把女子送到某处岸边。 到那天,主人把女儿送来,鲁公的船已经离开了。后来这个姑娘嫁给一个读书人,生活很幸福。 后三个故事都出自《夷坚志》。曾公亮的父亲是刑部郎中,家里不缺钱,但是做好事不留名,正是侠者风范。 侠客本意指武功高强惩奸除恶,扶危济困的人。其实舍弃自己利益,见义勇为的人都可以称作侠。上面的故事里只有徐咬耳和人动手,却连个屠户都没打过,看两败俱伤的结果,打斗的过程是连抓带咬。但上面故事里的人能不称作侠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8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大拦路虎第3*见愁诸葛亮发明,最后
- 下一篇文章: 八千女*乱明朝其实刚开始,魏忠贤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