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层次段位。 有的人,让你觉得相见恨晚;有的人,让你觉得对牛弹琴。 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缘分;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报应。 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 01 层次不同,不必争辩。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人生在世,有两个人最值得珍惜,一个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一个是棋逢对手的敌人。 如果层次不同,说什么都会是一场鸡同鸭讲的徒劳。 从前,一个秀才和一个老农,扭打到了县太爷的公堂上。 老农说:“三七等于二十四。” 秀才说:“三七等于二十一。” 他们二人,请县太爷给他们评评理。 县太爷听后,打了秀才20大板,无罪释放了老农。 秀才不服气,县太爷说,“三 十一没错,错就错在堂堂一个秀才,却和目不识丁的老农纠缠不清。” 《道德经》中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听不懂话的人,不要说;辩不明白的事,不要辩。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学会装傻,是真聪明。 02 层次不同,不必深交。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一致的灵*。 人之所以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国时,管宁、华歆(xīn)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一块金子。 管宁看都没看一眼,华歆却捡起金子,看了半天。 他们一起读书,门外王侯的车队经过。 管宁不闻不问,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 于是,管宁一刀把坐席劈开了两半,和华歆从此绝交。 《易经》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气味相投的人,再疏远,终会走到一起; 貌合神离的人,再亲近,终会分道扬镳。 与人相交,贵在交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会过得舒心。 03 层次不同,不必计较。 古人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层次高的人,懂得自律,不需要用刑罚约束; 层次低的人,修养有别,没必要过分苛求。 斤斤计较不如相逢一笑,追着不放不如顺其自然。 《庄子·天道》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叫士成绮的人,久仰老子的圣人之名,于是千里迢迢前去拜访。 然而,来到老子家中,却看到老子其貌不扬,家里杂乱不堪,他失望地对老子说: “我听说你一个大圣人,所以走了几百里路来见你,谁知你像老鼠一样。” 老子听后,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士成绮见此情形,自觉无趣便转身离开。 后来士成绮感觉自己说话太过于失礼,又去到老子家中道歉。 意外的是,老子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道: “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身在低处,才会和更低处的人为难;群峰之巅,不会和低矮的山丘一般见识。 其实,放过别人也是在提升自己,你越不计较,你的层次就越高。 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 层次不同的人,生活的世界也不一样,谁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 《太上感应篇》中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不要太挑剔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只管做好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层次更高级的人生。 作者:逍遥子,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在看文章的你,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4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透露粮食中的ldquo全能冠
- 下一篇文章: 寻求真情伴侣两斤桃花酿做酒,万杯不及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