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五虎大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这三个称呼不见于史,都是因为在《三国志》中同传而得名,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是历史叫法,这是不对的,陈寿只是说“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并没有给出五子良将的固定称谓,这一称呼是民间兴起的,有时也叫“魏五子”。

我们分别从演义和历史两个角度来简单说一说这二十二将是如何亡故的。

蜀汉五虎大将

关羽

演义中关云长因杀人流落江湖,后与刘备、张飞相遇,三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兄弟,从此征战天下。

汜水关初露锋芒,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与大哥、三弟联手,三英战吕布。之后随刘备四处辗转,徐州战败后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不暂时栖身于曹操处,降汉不降曹。

白马之战单骑冲入十万河北军中,斩杀上将颜良;延津之战三合令文丑心怯退走,倚仗赤兔的速度追上一刀斩于马下。

后随刘备入荆州,随着曹操南下而退守江陵,赤壁之战奉命埋伏在华容道,终因曹操对其有大恩而不忍加害,义释曹操。

平定长沙,与老将黄忠大战百合不分胜负,并释放了因战马不利而马失前蹄的黄忠,黄忠投桃报李,箭下留情让关羽幸免于难,二人惺惺相惜。

刘备入蜀,庞统战死,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支援,至此,关羽成了镇守荆州的封疆大吏。由于关羽性情狂傲,以致蜀汉与东吴关系恶化,关羽更是对东吴君臣多有侮辱之言,在孙权派人求亲时称“虎女岂能配犬子”,彻底将孙权激怒,也下定决心要收回荆州。

关羽率军北伐,在襄樊打得名将曹仁狼狈防御,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率军救援。关羽与庞德大战过百合不分胜负,还被暗箭所伤,之后用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使得中原震动,不得已,曹操暗中联系了东吴。

孙权屡受关羽之辱,也一直对刘备借荆州不还耿耿于怀,因此和曹操一拍即合。先是吕蒙诈病,陆逊抓住关羽目中无人的特点,书信示弱,接着设计白衣渡江,于是吕蒙大军占领了荆州。

腹背受敌的关羽形势急转直下,沔水之战被徐晃击败,至此节节败退,廖化突围求援,但是糜芳、傅士仁,刘封、孟达皆不满关羽,不发救兵,致使其败走麦城。

而已然落入这步田地的关羽依旧狂傲自大,不听王甫之言,最终突围时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屈被杀。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大方向上遵从历史,只是在细节和人物刻画上加以改编,所以关羽人生的历史大走向和演义差不多。不过没有斩华雄、战吕布、诛文丑、战黄忠这些事迹,水淹七军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历史上没有“约三事”,不过关羽后来出走寻刘备被当时的曹操和曹军众将理解,史学家也认为关羽是以刘备部曲的身份为曹操短暂效力,所以很多人说关羽变节多少有些不客观。

汉末三国论勇猛,首推关张,而张飞亚于关羽,换言之,历史上最勇猛的三国大将并非飞将吕布,而是关羽。关羽为人刚而自矜,重士卒而轻士大夫,这也是他和很多同僚关系不好的原因。最终同样是为东吴所擒被杀。

张飞

仅次于关羽的蜀汉二号大将,曾在虎牢关和徐州两次大战吕布,天下无双的吕奉先一直很忌惮张飞的勇猛。当阳桥一骑当千,生生吓死曹将夏侯杰,使得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溃逃。入蜀之战义释严颜,尽展国士之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张飞位列五虎大将第二位。

关羽死后,刘备准备兴兵伐吴,本已被诸臣说动,却因张飞的到来而下定决心,起倾国之兵七十万东征。

张飞率军为前部,勒令部将范疆、张达为大军赶制白衣白甲,二人完不成任务,于是刺杀张飞,砍下首级,投奔了东吴。

历史上的张飞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同时没有专门黑脸的相貌描写,因擅画仕女图,使得他多了一份“书生气”,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张飞应该是个美男子。

张飞和关羽在待人上正好相反,关羽轻士大夫而重士卒,而张飞轻士卒而重士大夫,甚至被称作暴而无恩,经常鞭笞士卒,刘备曾称张飞对部下动辄打骂,事后还留在身边,乃取祸之道,果不其然,最终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

赵云

赵云在演义中有近乎完美的人设,性格品行无缺,忠心耿耿的同时又勇冠三军,长坂坡在数十万曹军中纵横驰骋,救出少主刘禅,斩杀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因此名扬天下,此后汉中救黄忠、随刘备甘露寺相亲、随诸葛亮吊唁东吴、夷陵大败后接应刘备都因赵云威名使敌军不敢擅动。

赵云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同样黑粉众多,后来引申出“保镖”和结合“陈到”两个理论。其实除了历史上赵云为刘备主骑时期勉强能算保安队长之外,其他时刻根本就不沾边。而说赵云演义事迹多出自陈到更是人云亦云,陈到在《三国志》连个单独的列传都没有,只是顺带提了一两句,他的所谓事迹是哪来的呢?当然了,历史上赵云的官职地位和同传的四将军确实无法相提并论。

至于赵云的结局,无论历史还是演义皆为年老病故,善终。

马超

马超除了一段时间的集中描写外,在演义中整体笔墨较少,既有八九合胜于禁,二十合胜张郃,大战许褚、张飞,渭水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高光,也有中计兵败四处逃亡的狼狈。

与历史不同的是马超起兵与马腾被杀的因果关系。演义中马腾全家被曹操所杀,只有马岱只身逃出,马超大怒之下联合韩遂起兵报仇;而历史上是马超与韩遂先起兵,之后曹操才因此杀了在朝廷为官的马腾全家。

演义中没有专门交代马超的死,而是在诸葛亮北伐途径马超墓时,让马岱吊唁提了一句,总体来说归顺刘备之后,马超就没什么戏份了。这点与历史上比较相符,历史上马超归刘备之后虽然一直官职很高,但是存在感比较低,实权也不算大,临终前曾拜托刘备照顾族弟马岱,毕竟全家被杀的马超只有这一个亲人了。

黄忠

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演义中出场就已经年过花甲,与关公大战不分胜负。定军山一战,斩杀曹军西线大将夏侯渊,为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功位列五虎大将之一。

刘备伐吴,因夸赞关兴、张苞两位子侄时透露出老将无用之意,引起了黄忠的不满,于是带兵出战,结果被马忠冷箭射中,终因年老气血不足而重伤不治。

历史上黄忠并非死于战场,而是自然病故。

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

张辽本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被关羽称作其武艺不在自己和张飞之下,在吕布麾下时不显山不露水,投效曹操后逐渐崭露头角,曾在曹操征讨河北时阵斩乌桓首领塌顿。

赤壁之战后,张辽奉命镇守合肥,逍遥津一战大破吴军,险些生擒孙权,至此之后,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啼,这就是“张辽止啼”的由来。

晚年与吴军交战,被丁奉一箭射中,重伤不治。

历史上的张辽比演义还要出彩儿,一直到年老重病依旧让孙权忌惮,并非为丁奉所杀,而是正常去世。

于禁

在演义中,于禁是五子中武艺最差的一个,渭水之战被马超八九合就击败了,而且除了镇压青州兵基本没什么出彩儿的地方,由于人物刻画的一般,所以在重要的支援襄樊之战曹操点他的将多少让人有些不解。

同时,罗贯中笔下的于禁还嫉贤妒能,若非他怕庞德立功,说不定庞德箭射关羽之后一鼓作气就击败了对方,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水淹七军。

战败被俘后,伏地请降,关羽极为不屑,将其关押。吕蒙打下荆州后接于禁至吴,后来放回曹魏。因受曹丕壁画羞辱,郁郁而终。

历史上于禁极善练兵,一度是五子中职位最高的将领,也是曹军众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可惜同样晚节不保。有病故和被辱后去世两种记载。

乐进

乐进在演义中是一个十足的配角,最后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再无出场,不知是后来病故,还是因此而死。

历史上乐进以骁勇善战闻名,但是连陈寿都说缺少记载,正常病故。

徐晃

本为杨奉部将,后归曹操。曾力战许褚五十合不败,但是白马和延津先后不敌颜良、文丑。汉水之战见了冲阵的赵云甚至不敢迎敌。

于禁被关羽击溃后,徐晃率领二路援军增援,八十合上风右臂少力的关羽,之后率军大败荆州兵,这也成了关羽人生的重要转折,此后形势急转直下,以致最终身死。

在孟达复叛归蜀汉时,徐晃以司马懿前锋的身份讨伐,被孟达一箭射中,因而亡故。

历史上属于正常病故,不存在战死一说。

张郃

原本为袁绍麾下大将,民间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四庭柱。河北大战受郭图诬陷,与高览一起降曹。

前期是大将背景板,分别二十和三十合不敌马超与赵云。中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在兵势不利的情况下三十五合战平张飞,而后突围而走。

后期成了大将战力天花板,最后在追击诸葛亮时被乱箭射死。

历史上以用兵巧变著称,一度被诸葛亮为首的蜀汉文武视作心腹大患,同样是追击诸葛亮,在木门被乱箭射死。

东吴十二虎臣

由于罗贯中笔下蜀汉为“正”,曹魏为“反”,以至于东吴被边缘化,整个江东,包括不在十二虎臣之列的孙策、太史慈都算不上超一流大将,董袭、潘璋之列甚至挡不住蜀汉五虎级别三五合,连历史上以勇猛闻名的丁奉都是如此,在这里不得不为江东群英叫一声“屈”。

由于事迹太少,所以我们大致说一说。十二虎臣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演义中只有董袭、陈武、甘宁之死有交代。

程普地位最高,曾对周瑜位在其上不满;黄盖最出彩儿的就是苦肉计,以及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韩当最倒霉,作为资历和程普、黄盖一样的三朝元老,从来没享受过老将的待遇,后期还经常和周泰一起搭档,感觉他俩倒成了齐名大将;蒋钦纯纯战五渣,挡不住关羽三合;周泰武艺也不算高,和韩当联手也只是三十合战平许褚,许褚还显得游刃有余。不过悍不畏死,救孙权以致满身是伤,算是东吴比较出彩儿的大将;陈武笔墨不多,与庞德战不三合,被树枝刮住衣服,以致被杀;董袭连像样的斗将都没有,最后战死沙场;甘宁笔墨较多,是太史慈、孙策级别的大将,曾上演过“百骑劫曹营”的好戏,夷陵之战重病上阵,见了沙摩柯率领人不人鬼不鬼的蛮军大惊失色,不敢迎敌,结果被一箭射死;凌统武艺精湛,处于一流和准一流之间,战平过张辽和乐进;徐盛更倾向于智将,曾以火攻建功;潘璋因参与杀关羽,所以被关兴在夷陵之战紧咬不放,最终死于其手;丁奉早期曾被关平杀得大败,不过寿命长,后期有雪中奋短兵和铲除孙救社稷的大功。

历史上只有陈武和董袭战死沙场,其余人均为病故善终。

以上便是五虎、五子、十二虎臣在演义和历史上的结局,如有错漏,欢迎指正补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jj/1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