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
文/潇水 非攻(上) 假如有一个人,跑去别人的园子里,偷了人家的桃子,于是大家就惩罚他。如果去偷牛马,则更加不义,对人的损害更大,于是处罚的也更严重。 至于杀人,那罪过就更大了,处罚的更重。可是,现在国家之间互相攻占,却不知道这是错的,而是称誉它,说这是义。这岂不是搞不清什么是义不不义了。 杀一个人,被说成不义,必须判处死刑,按这样算,杀十个人,是十倍不义,杀一百个人,是百倍不义,要判一百倍死刑。可是国家之间却出于不义攻伐别人,还称誉它,说这是义。 假如有一个人,看到一点黑的,说是黑的,看到很多黑的,却说是白。那就是这个人不懂得黑白。但杀几个人,说这是错的,去攻杀别国,却不知这是错的,这就是不懂得义和不义了。 非攻(中) 打仗这件事情,冬天去太冷,夏天太热,所以春天最合适,可是春天是耕种的季节,此外秋天也合适打仗,而这又是收获的季节。耽误了这两个时节,百姓就要饥寒冻馁而死,死得光光的。 打仗还很费钱,竹箭、羽旄、幄幕、甲盾、矛、戟、戈、剑、乘车,这些东西很多消耗在战场,拿不回来了。至于牛马,肥肥地去了,累得精瘦地回来。为了运粮,老百姓累死也不可胜数也。 打仗害处这么多,干吗还要打呢?回答是:”我贪图胜利之名,还有战争的红利啊。“墨子说:”实际算下来,所得还是不如所付出。“假如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不牺牲些人,肯定打不下来。估计多的得死掉数万,少也得数千,然后才能得到这个城。 现在诸侯,缺的是人,多的是土地。现在把百姓都弄死了,去争一个虚城,这是牺牲所不足,而增加已有余。这么干,可不是为*的要务啊。 反对者必说:”南方的楚国、吴国,北方的齐国晋国,当初始封的时候,不过几百里,人口数十万因为靠着打仗,现在土地都到了数千里,人口数百万。所以应该打仗啊。“ 墨子说:“虽然这四五个国家得利了,但还是不合理的。就行药品,一万个人吃了,就四五个人有效,这一定不是好药。古代封国很多,但是因为打仗,很多国家都灭亡了,不可胜数。 比如东方的莒国,就被齐、越联手灭掉了。这就是因为攻战。所以,王公大人,要想平安,而躲开危险,就去攻战,这是不对的。” 反对者说:“他们不能收用他的民众,所以打败灭亡了。我能动员我的民众,以此攻战天下,谁敢不服我。”墨子说:“你能动员民众,比得了吴王阖闾吗?”阖闾练兵七年,奉甲执兵,奔跑三百里才休息,穿越冥隘关,战于柏举,战败楚国。到了吴王夫差的时候,北方攻齐,战于艾陵;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 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但是不能赏赐兵士,施舍百姓,自恃其力,自伐其功,修筑姑苏台,修了七年。于是吴国人有疲惫之心。这时候越王勾践率兵复仇,杀入城内,围困王宫,吴国灭亡。 “从前,晋国有六个卿,智伯最强,又攻灭了范氏,还不知足,又围攻赵襄子于晋阳。这时候,另外的韩、魏两家互相商量说:‘唇亡则齿寒。赵氏灭了,我们也要完蛋!’于是三家合作,一心戳力,韩、魏从外大,赵氏从内打,把智伯杀得大败。” 所以墨子说:“以为攻战是有利的,能捞到好处的,就应该借鉴下智伯的故事。这么做是大凶的,那是明摆着的了。” 墨子的这番议论,只能说明过度的战争,超越能力界限的战争,是对国家不利的,但不等于只要是战争就是不利的,要反对和取消的。盲目笃信战争能带来红利,以及认为 不能对外攻战,都是不对的。 非攻(下) 天下人所赞美的善,当然是向上符合天的利益,中间符合*神的利益,向下符合人的利益。可是现在天下的诸侯,还都在攻伐兼并,这就是口头赞同义,但实际不遵行。 所以,古代的仁人圣王,一定要谋求天下和平,安定四海,带领天下百姓,通过务农,事奉上帝、山川、*神。 但是现在的王公大人和诸侯却不然,一定要差遣爪牙之士,列出舟车战卒,组成坚甲利兵,来进攻无罪之国。到了人家境内,就抢割庄稼,砍伐树木,堕毁城郭,填埋沟渠,掠杀牲口,焚毁祖庙,杀其民众,覆其老弱,搬走他的宝器,并且对士兵嚷嚷:“ 是能效死,其次是多杀人,砍伤了的最差的。至于败逃而走,那更是死罪无赦!”以此吓唬士兵。 这么干,向上对不起天,因为这些百姓都是天的百姓,而杀人灭祀,也对不起*神,为此耗费百姓之财,也对不起人。 那些喜欢攻伐的国家,一次兴兵,精锐庶人一定数千,杂役徒兵得十万,出去一趟,慢的数年,快也得数月,期间君主忙得没时间听*,士人无暇治理官事,农夫无暇种地,妇女没空纺织,这样国家失去了劳动力,而百姓都改干别的了。 至于车马半路累死,幔幕帷盖,三*器用,甲兵设备,五分得损失四分。此外,因为半道散亡,粮食不继,饮食不周,得病饥寒冻馁而死在沟壑中的,也是不可胜计也。这都是国家的大害,可是王公大人却乐意这么干。 这是喜欢贼害天下之民啊。现在天下好战之国,就是齐、晋、楚、越,假如其中某国得到天下,那么地盘就扩大十倍,但是他的民众都吃不完这么大的地盘。这是人不足而地有余,现在又为了争地,而牺牲民众,这是损害不足,去加重有余啊。 喜欢打仗的国君,一定粉饰说辞,讲:“攻伐难道不是有利的事吗?从前大禹征伐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他们都是圣王啊,不也攻伐吗?” 墨子说:”不是那么回事。从前三苗大乱,天命击之,大白天就出妖怪,天空下起了血雨,伴随着夏天的冰块,一直下了三个早晨,大地阴风四合,野犬哭于草莽,天惊*哭。大禹于是亲自带兵,去征讨三苗。 大禹最终用一簇乱箭射死了三苗首领,三苗之师溃败。于是天下方才安定,这是大禹的征讨三苗。夏桀的时候,也是一样,天命要灭夏朝,出现日月错乱,寒暑不时,五谷焦死,于是天命商汤去讨伐夏桀,战败夏桀。 所以,他们的这些进攻,都不是攻,而是诛。诛不是攻伐。”(意思是说,正义的战争是可以打的。但什么算正义,也需要听听挨打者的意见。) 喜欢攻伐的国君又自我辩护说:“我不是为了抢地盘和女人而打仗,我是为了在天下立名,以德来求得诸侯拱服。” 现在天下互相攻伐很久了,如果有人能率先做对诸侯有利的事情,有大国不讲道义,就跟别的诸侯共同应对这大国,如果有大国去攻小国,就一起去救助他,小国的城墙不完备,就派人去修筑它,粮食布帛不足了,就去给赠。 这样,小国国君就会高兴。别的大国打仗,我不打仗,则对方劳顿,而我得到休息,于是我的*队变强。对小国们施德,则民众必然都移民来我这里。用治国代替打仗,效果势必加倍。 我们督以正义,宽待我们的*队,取信于我们的士卒,以此带领诸侯*队,则可以 于天下了。 这是天下的大利,可是王公大人都不懂得这个。所以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想为天下谋利,除掉天下大害,却用频频的攻伐,这实际是天下的大害。想为仁义,合乎圣王之道,为天下百姓谋利,就当像我主张的非攻这样,不可不学它啊。” 后来的孟子虽然总是抨击墨子,但实际偷了墨子不少的东西,比如修身,也包括仁者 。墨子觉得正义的按照天命去灭掉谁,这种战争可以,但争强好胜的战争不可存在。 他想通过对小的诸侯施德,建立起联盟, 压倒那个好战而疲惫的大国,这与孟子的行仁*而 于天下,意思是一样的。孟子比墨子晚很多年,应该是学了墨子的这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医院 是哪家中科医院曝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小学语文16年级生字拼音版大汇总
- 下一篇文章: 九阳神功PC版1月8日首测轻功m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