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嘉祐本草》,因“其叶形如鸭掌”,故名“鸭跖草”,又称“竹叶菜”。夏、秋二季采收,去杂、洗净、切段,鲜用或干燥入药。

前人经验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鸭跖草)气味:苦,大寒,无*。主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癥涩滞,小儿丹*,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消喉痹。”

2

现代·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记载:“(竹叶菜歌)竹叶菜又名鸭跖草、翠蝴蝶、兰花菜等。鸭跖草名竹叶菜,性味温寒是淡甘;清热解*能利水,高热捣汁牛*参;流感紫苏鱼鳅串,竹叶麦冬淡豉兼;上呼吸道诸感染,蒲公英同桑叶添;急性咽炎扁桃肿,四两捣汁频频咽;四肢浮肿赤小豆,强心利尿不伤肝;宫颈糜烂煎汤洗,泽兰伴伍更周全;虫蛇咬伤诸痈肿,捣烂外敷善消炎。”

鸭跖草(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清热解*、凉血止血、利水消肿。

1

清热泻火:本品性寒,可清热泻火,适于邪热内炽之津伤口渴、心神不安。

2

清热解*:本品可清热解*,适于热*壅滞之咽喉肿痛、疮痈肿*等病证。

3

凉血止血:本品可凉血止血,适于热入营血而迫血妄行之出血病证。

4

利水消肿:本品既可清热解*,又可利水消肿,适于水液停聚、热*内滞之水肿尿少、小便频急涩痛等病证。

用法:干品15~30g,或鲜品60~90g,煎服。外用适量。

鸭跖草(摄于湖南隆回)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鸭跖草含獐牙菜辛、阿伏巴甘、鸭趾*亭等成分,有抗菌、抗炎、镇痛、降糖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盆腔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

鸭跖草(摄于湖南醴陵)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老中医经验丛书之二·(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内部资料)..

王世敏,段北野,郭文英.鸭跖草的开发与利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7(05):.

许海燕,刘宇峰,余鸽.鸭跖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7(04):88-89.

音频:高定昌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