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回阳救逆居第一品,温经散寒行十
乌头(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乌头因其根形如乌鸦之头,故称“乌头”;附子因其附乌头而生,为乌头子根,故名“附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用食用胆巴、盐水浸滞者称“盐附子”;用食用胆巴浸透、煮透、调色者称“黑顺片”;用食用胆巴浸透、煮透、去外皮者称“白附片”;盐附子清水浸漂,与甘草、黑豆共煮透心称“淡附片”;附片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称“炮附子”。乌头的干燥母根为“川乌”,炮制后称“制川乌”。乌头“独颗无附”的块根称“天雄”(另一个说法是天雄为形大的川乌主根,总之,天雄是温性最强的乌头)。 乌头(摄于贵州凯里) 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天雄)味辛,温。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川附子)辛甘大热,入肾命而通行十二经。生用暖肾脏,以祛寒湿;熟用补命火,以回元阳。盐水炒黑,专入肾脏;燥湿功胜,兼益元气。下寒上热、里寒外热之证最宜。(川乌头)即附子之母。气味轻疏,善祛风寒湿痹;不能如附子有顷刻回阳之功,痹症气实者宜之。姜汁炒或生用。寒疾宜附子,风疾宜乌头。乌附尖:性专达利,用以涌吐湿痰最捷。(天雄)独颗无附,即雄附子。性味虽雄,但能温经逐冷,不能顷刻回阳,湿痹寒甚宜之。(侧子)旁生,功力稍逊,能旁达四肢,但可发散寒痹,无附子之补力也。” 生附子(摄于广州) NO.2.1功效主治 附子,辛、甘,大热;有*。归心、肾、脾经。主要功效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1 回阳救逆:本品秉性纯阳,辛甘大热,入心肾,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温通心阳,适于阳气亡脱之冷汗淋漓、脉微欲绝、四肢厥冷等症,为“回阳救逆 品药”。 2 补火助阳:本品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补火助阳之力较强,适于阳虚证之形寒肢冷、胸痹心痛、脘腹冷痛、阳痿宫冷、阴寒水肿、排出物澄澈清冷等症。 3 散寒止痛:本品辛甘大热,走而不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较强,适于寒湿痹痛等症。 制附子(摄于广州) 同源药物 川乌,辛、苦,热;有大*。归心、肝、肾、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麻醉止痛。 NO.2.2功效主治 1 祛风除湿:本品辛热温通,味苦燥湿,善于祛风除湿,且有明显止痛作用,适于风寒湿痹之关节疼痛。 2 温经止痛:本品善于温通经脉,且能散寒止痛,适于寒凝经脉之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症。 3 麻醉止痛:本品有明显止痛作用,适于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症,内服外用皆可。 制川乌(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同源药物 天雄,长于祛风散寒除湿,又可益火助阳,治疗风寒湿痹、阳气不足等证。 炮天雄(摄于广州) 川乌功似草乌,草乌*性胜过川乌,相须为用以治疗顽痹。 制草乌(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用法:附子3~15g,先煎,久煎。川乌一般炮制后入药,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附子、川乌、天雄、草乌均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禁忌同附子。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含乌头类生物碱、多糖、皂苷等成分,有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和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乌头亦含乌头类生物碱,有抑瘤、镇痛、提高免疫力、抗炎等作用。 g炮天雄(摄于广州)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邓晓红,*建华,董竞成.附子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30(01):-. 杨苗苗,杨霖,李孝栋.乌头安全有效性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药学研究,,37(03):-+. 祝之友.附子、川乌、草乌、天雄临床应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5(02):. 音频:落雪听梅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2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3月6日中药材产地药材价格行
- 下一篇文章: 产地快讯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防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