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时,曾咏诗曰: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年流寓秦州(今天水)时,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

南郭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的南郭寺向来是文人墨客的揽胜之地。依山而上,山青水秀,草木葳蕤。登高远眺,市景尽收眼底。于林荫小道中漫步,置身于山水屏风之中,如人在画中游,画在身侧铺。

转过几道弯,拾阶而上,南郭寺降于眼前。立于垂花式牌坊山门之前,豁然开朗,山门前两棵巨大的古槐巍然挺立,如两位镇守寺院的将军,人称将军槐。两棵古树对称而生,树龄一千三百年,树冠遮荫蔽日,如沧龙横空,气势磅礴,令人敬畏。

南郭寺依山势而建,建筑规模宏大,一进三院,呈四合院状布区,进到里面,三院又相通,就像当地居民的院落。院内风景优美,金竹葱茏,古柏苍翠,巨槐参天,殿宇禅院错落有致,既有汉柏唐槐的传说,更有诗仙诗圣的游览题咏。

一入山门便是天王殿,

门额悬挂米芾的“第一山”,

苍劲古朴。

殿内弥勒佛笑迎八方客,

四天王威视众苍生。

绕过天王殿,曲径通幽进西门。

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殿内诸佛栩栩如生,

神情端庄,慈眉善目。

杜甫诗中的”老树”,就生长在大雄宝殿门前。

“春秋柏”、“龙爪槐”、“本氏卫矛”三株古树,

被当地人称为南山“三绝”。

“南山古柏”位于院子中间,这棵两千五百年树龄的侧柏历经风雨,满身沧桑,奇在根部裂为三半,中间生出来一株二百多岁的“小叶朴”,枝繁叶茂,人称“柏抱朴”。仔细瞅瞅,树身开裂脱皮,了无生机,冠顶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在院子的西北角,长着一棵“卫矛”,树龄大约二百年,树围二米,树高十八米,树身沟壑纵横,布满青苔,硕长的身子斜卧在屋脊上,犹如一条绿色的长龙,似要腾飞而去。

院子的北面,长着一棵龙爪槐,树龄二百年,树杆笔挺,树枝如龙,树冠如云,叶茂蔽日,腾云驾雾,冲天直上。抬头望去,这棵龙爪槐树型之奇特,造型之美观,如同巨型盆景一般,极具观赏价值。

站在院子里,苍松翠柏葱茏成荫,遍地花草色彩斑斓。仰望三株古树,他们就像三位饱经沧桑、德高望众的长者,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沧桑的岁月和南郭寺的前世今生。

离开西院,穿过长长的巷道,两旁竹林茂密,行走其间,如同置身在竹海绿波之中。竹林旁边,有一八角厅,亭上书有“北流泉”三字,亭中间一六角石井,这便是杜甫诗中的“北流泉”。此泉又名湫池,水质甘甜,“旱盈潦缩,四时不竭”。

离开南郭寺,

站在景区院边上,

俯瞰市区,给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山川秀丽,楼房鳞次栉比,

藉河穿城而过,

天河注水,人杰地灵。

来源:甘肃旅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1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