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痛风患者湿热、瘀血、痰浊、内虚者均可见到,但门诊患者常因痛风急性发病,单关节疼痛难忍来诊者居多,此类患者因湿浊内盛,瘀而化热者居多,常见湿热蕴结型。治疗中当重视以湿热论治为主,兼夹活血、祛痰浊、补虚弱,治疗时重在清化湿热,多以丹溪痛风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

患某,男,47岁,年8月初诊。患者已有13年痛风史,首发于左踇趾关节,服秋水仙碱后好转,后每年都有发作,再发作时继续服用秋水仙碱。近2年来每年发作6、7次,就诊前一日再次发作,查血尿酸:μmol/L,现右腕、右踝拇指关节痛风石,红肿疼痛,二便可,舌质红苔*腻,脉沉弦。

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痛风,拟祛瘀除湿,清热解*。处方:苍术、黃柏、制天南星、酒地龙、桃仁、防己各10g,虎杖、金银花、*针草各15g,炒山楂、泽兰各12g,土茯苓、薏苡仁各20g,*箭羽、重楼各9g,忍冬藤30g。7剂,每剂先煎两次口服,用药渣再煎一次加入芒硝,待水温约37度左右时浸泡四肢关节。

一周后二诊:患者右腕、右踝关节肿痛较前明显减轻,口微干,舌淡红,苔薄*。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石斛12g,生地*10g,用法同前。一周后三诊:患者右腕、右踝关节已不肿痛,其他无明显不适,查血尿酸μmol/L,舌淡红,苔薄腻。患者痛风急性期已得到控制,为巩固治疗,予原处方,7剂,分14天分服。随诊6个月,未见痛风复发。

按:上方以丹溪痛风方为基础方立意,在于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使其血得行,与气相和,上中下疼痛自安。方中天南星、苍术、*柏、川芎、白芷、神曲、桃仁、威灵仙、羌活、防己、桂枝、红花、龙胆草诸药同用,上中下兼治,祛风湿,化痰瘀,散风邪以温通,泻蕴热以清利。

而中药外洗是通过温热作用直接通过局部孔窍经穴,渗透、吸收、扩散达到清热解*,抗炎消肿,健脾扶正固本功效,同时避免了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而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和抗药性弊端,所以中药熏洗既能增强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又能补“内治法之不及”是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有机结合,操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辨证加减:若患者感患处灼热较甚,加用知母、忍冬藤、山慈菇、紫花地丁等以清解热*;患者有纳差、便溏等脾胃虚弱表现,加薏苡仁、陈皮、山楂等健脾养胃;患者有胃阴虚表现加用新鲜铁皮石斛、生地*以滋胃阴;患者同时患有肾结石,则加用金钱草、滑石通淋排石;患者经久不愈,瘀血严重,可重用虫类药物,如土鳖虫、地龙、蜈蚣、蕲蛇、穿山甲等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gj/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