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论仙四
点下面链接 七月十五中元节阴阳两济,还受生债增补财库,度亡法会启告! 人贵有恒有人询问说:古代仙人都是由学习而成的,还是本身禀受异常气质呢?抱朴子说:这话要怎么说呢?他们没有不是背负竹箧,跟随老师勤苦用功,经霜冒雪,栉风沐雨,并且躬亲洒扫,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表现出诚信的行为,还要继续在危困中考验是否心性纯真,行为贞洁,心无旁骛,这才能够达到升堂人室之时。或者因为怠慢厌烦而被中止,或者因为埋怨悔恨而退却,或者因为被荣华利禄诱惑而又回到世俗之中,或者因为被歪理邪说败坏而丢失了淡泊之志,或者因急功近利,朝为而望夕成,或者心思急迫,坐下就想看到效果。如果看到钱财美色而内心不动,听到世俗的言论而意志不变的,万人之中有一个人就是多的了。所以说:修道如牛毛,而成道如麟角。制作劲弩的,是心力用在发箭上;跋涉山川的,心思是用在平安上。水井不远离泉流就不会去挖掘,一步未走到,就不再行动了。修饰墙壁的劳动,并不是像轻松地移动日晷就能做到的;千仓万箱的储存,并非是耕种一次所获得的;凌上云霄的高耸,并非是铲一锨土的积累;参天的大树,并不是十天就能长成的;深不可测的渊潭,起始于小的积水;陶朱的资财,必定是由无数个百千形成的。如果别人退却而自己前进,这就是阴长生之所以通达至道的缘由,也是始终礼敬羡门高之所以乘龙人云的原因。 抱朴子说:俗人既然不能使生命长生,却又营务害生。有终结的东西,不能够让它没完没了地消耗,江河的流水,也不能装满无底的器皿。凡是利益较少而投资较多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干的。何况没有一点收获,却要付出百千的资财呢?人们无论年少年长,没有不会生病的,只是病情轻重的差别罢了。然而人生禀受天地父母的精气各有多少不同,禀受多的生命终结得比较慢,禀受少的,生命竭绝比较快。那些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就懂得补救,一定先要恢复肌体功能,然后才可以适当增益。如果让他们服食十天,就会肉身腾飞,再加上导引舒展,就能长出参差的羽翼,如此一来,那么世间就没有不信道的人了。大都忧愁一升一勺的利益还未得到,却要花费一钟一石的功用,修行的根基尚未扎实,然而像冰霜一样的外邪却竞相交攻。不明白过错在于自己,反说修道是无益的,因此捐弃丸散又放弃吐纳,所以说,并不是寻求长生艰难,是明白修行艰难;也不是明白修行艰难,而是施行起来艰难;也不是施行起来艰难,而是让人达到目的地很艰难。高明的匠人能教人规矩,却不能使人们巧妙。明师只能传授人们方法和书籍,却不能让人们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说:修身养性,务要谨慎严密,不可以因为小的益处而不去修为,也不可以因为是小的损伤而不予防治。大都是聚小就能成大,积累一就能达到亿。如果能够从微小做起,就会成就显著,就几乎接近大道了。 未然防患有人询问说:彭祖八百岁,安期三千岁,这是长寿之中无法想象的过人案例,如果确实有不死之道,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成仙呢?难道他们并非是成仙的气质,或者是生命禀赋自有长短,而他们道偶然得到多的方面,按道理并不可能长寿,因此也免不了凋谢陨^落呢?抱朴子回答说:按《彭祖经》说,他从帝喾开始至辅佐尧%帝,又经历夏代至殷商都是朝中大夫,殷王派遣采女跟他学习房中之术,殷王试验后果然有效,就想杀害彭祖,让他的房中术绝迹,彭祖察觉后就逃跑了。离开的时候有七百多岁了,并不是死了。《*石公记》里说:彭祖离去之后七十多年,他的弟子在流沙之西又见到他了,并没有死,这里已经说明了。还有彭祖的弟子,如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有七八人,都活了几百岁,在殷代都各自成仙而去,况且是彭祖,他怎么肯去死呢?还有刘向撰载的《列仙传》,也说彭祖是仙人。 另外说的安期先生,他是在海边卖药的人,琅琊一带的人世世代代都见过他,估计已有上千岁了。秦始皇请他说话,谈了三天三夜。他的言论高雅,用意深远,知识渊博而有证验,始皇听后感到很诧异,就赐他一些*金、璧玉,大概价值几千万钱,安期接受之后放在阜乡亭,又回赠一块红色璧玉为报,并且留下书信说:再等几千年,到蓬莱山找我。如此看来,他见始皇时已经有上千岁了,也并非已死。至于始皇询问安期长生之事,安期回答得妥当,始皇醒悟,坚信世间必有修仙之道,所以馈赠甚厚,又因为自己甘心修学,苦于没有明师指点,而又被卢生、徐福之辈愚弄,所以始终不能学得。假若安期先生说话没有根据,三天三夜的时间,总会有理屈辞穷的时候,那么依始皇的性情必将会把他屠杀烹煮的。灾祸是免不了的,他的那些丰厚的馈赠又怎可得到呢?有人询问说:世间有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还是免不了 亡,这是为什么呢?抱朴子回答说:如果得不到金丹,只是服食草木药物以及修炼一些小方术,可以达到延年益#,只是能推迟死亡罢了,不会成仙的。或者只是知道服食草药,而不懂得返老还童的深奥道术,就始终没有长生的道理。或者又不明白携带神符,施行严格的规戒,意想身中之神,保守真一之气,这样只可以让内疾不起,风湿不犯罢了。如果突然有恶*强邪,山精水*侵害,就会很快死亡。 或者得不到进山修行的要领,让山神给你带来灾祸,那么那些妖*就会侵犯,猛兽也会 ,山溪中的*虫就会攻击,被蛇蝎螫伤等等,致人死亡的事情有很多方面,并非是简单的事情。或者修道到了晚年,自己首先损伤已深,难以修补恢复。而且修复补益的方法也没有根据无法掌握,然而疾病随时反复发生,鉴于这些克伐之事,又有什么缘由能得道长生呢?有年老修道而成仙的,有年少修道而不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人虽然年纪衰老却禀受正气较多,禀受正气多的就伤损较少,伤损少的就容易调养,容易调养的所以也易得道成仙。那人虽然年少而禀受正气较少,禀受正气较少的就伤损较深,伤损较深就难以挽救,难以挽救就不会成仙。 自然界的木槿杨柳,截断根茎也会再生,倒着横着都会再生,容易生长的没有超越这种木材的。然而掩埋较浅,且时间又不长,或者摇动,或者力拔,即使是壅堆肥土,浇水滋润,仍然不免于枯萎,这是因为它的根本不固,还没等到吐露萌芽,津液就不足以供养它的生机了。人的身体容易受伤而难以保养,与两种木材比较就相差很远了,然而侵犯毁伤它的,却过于刻薄,比起摇动力拔还要有过之而不及。培补它的少,损毁它的多,它的死亡就很容易了。养生法中吐故纳新是因气而长气,然而元气大衰的人就很难再长起来了。服食药物是因血以培补血,然而血液快要竭绝的人,就很难再培补了。人们奔跑就会气逆喘促,或者咳嗽或者胸通闷,运用体力劳动就很快表现出气短乏力的,说明是气力损伤的症候。如果出现面色无光,皮肤枯燥,唇干脉空,腠理枯萎僬悴的现象,就是血液衰减的症状。气血衰弱的现象已经表现于外,那么人身内的灵性元气也就自然凋敝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上品药材,就不能施救了。但凡修行不成,养生而又死亡的人,并非是他自身没有气血,然而身中之所以因为气因为血的缘故,是他根源已经败坏,只是剩下枝叶末流罢了。 譬如说炭火洒水,火虽灭而烟气不会断绝,已经斩断的树木枝叶还可以再生。这两者并非是不会有烟气,也不是不会有枝叶,然而之所以有烟气有枝叶是因为它们的根本已经死亡了。世上的人们把觉察身体不适的那一天,才开始当作有病之日,尤其又把气息断绝的那天,作为命丧的时候。平常只是埋怨风冷暑湿,却不知道风冷暑湿不能 壮实之人。只是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就不能承受了,所以才被这些外邪所侵害。怎样比较呢?假设有几个人,年纪大小、身体强弱都相同,饮食之物、衣服厚薄也都一样。全都行走在沙漠之地,并且感受严寒之夜,大雪坠落在身上,寒冰冻结在地下,寒风刺骨使人战栗。咳吐之物,凝固于唇吻,那么这些人之中就会有受到寒冷 的,但不一定全都生病,并不是风冷对人偏心,大概是人的体质就有不能耐受的。所以说:都吃一种食物,就有人因此而生病的,并非这些食物对人有心 。用同样的器皿饮酒,然而也有醉酒和清醒的,并不是酒力对人区分彼此。一同触冒酷暑,然而有人会因中暑而死亡的,并不是天气炎热对人分别为公为私。一起服用一样的药物,就有昏迷失明,心胸烦闷的,并不是药物的*烈之性能够区分爱憎。所以说:大风刮来,树木原先已枯槁的易被摧折;波涛汹涌,凌犯堤岸,而有裂缝的却首先颓废;烈火燎原,而干燥的草木总要先前焚烧;陶瓷坠地,而脆薄的自破。由此看来,人们若不善于养生,加上身体平素有病,再感受风寒暑湿的就会引发重病。假使能让正气不衰,形神相护,就没有能 他们的了。凡是修道的人,常常是忧虑晚年,却不在早年就防患于未然。依恃年纪少壮,体力正盛,自寻过错,等到百病缠身,命如朝露,又不得大药,只是服用草木之药,也可以比常人好些,但不能延长超过人生的大限年纪。所以《仙经》上说:养生以不伤为本。这是很重要的话。神农说:百病不愈,安得长生?这话的确可信。 日常禁忌有人询问说:所谓受到损伤的,岂不是指淫欲之类的事吗?抱朴子说:哪能只是这些呀?然而关于长生的要领,就在于返老还童之道。聪颖智慧的人明白它,可以做到延长寿命,消除百病,其次的人,也不会使自己损伤。如果年岁尚且少壮,就注意返老还童之术,并且服食丹药用以补脑,采取玉液而上补长谷的人,即使不服药物,也不会少于三百岁的寿命:只是不能成仙罢了。得不到这种方术的人要想长寿,古人比喻是用冰水制成的杯子内盛热汤,用羽毛包裹炭火储存一样。况且又才智不足,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就会损伤;力量不足,却勉强举重,也会损伤;过度悲哀忧愁,也会损伤;喜爱快乐过度,也能损伤;私心欲望,急不可耐,就会损伤;长久言谈说笑,易于损伤;不按时作息,也会损伤;长期挽弓引弩,也会损伤;经常醉酒呕吐也会损伤;饱食之后就睡觉也会损伤;跳走而使人气喘疲乏就会损伤;欢呼哭泣,也可损伤;阴阳不相交接,也会损伤。累积伤损以至于精气竭绝就会早死,早死的人并不是因为修道之故。 所以说:养生的方法是,啐吐不能太远,行走不能跑步,耳朵不能极力去听,眼睛不能长久视物,端坐不能过久,卧床不能到疲倦,天气寒冷之后再添衣物,天气炎热之后再减衣物;不能到极其饥饿才去吃东西,食物不能吃得过饱,不能极其口渴才去饮水,饮水也不能过多。只要吃的过饱就会出现胃肠积滞而得积聚病;饮水过多就会形成痰癖;也不能过于安逸和过于劳累,不能起得过晚;不能使汗水淋漓,不能过多睡眠,不能过于乘车或骑马奔跑,不能过于使眼目远望;不能多吃生冷之物,不能饮酒之后再吹风,不能多次沐浴,不能有过多的愿望;不能筹划制造精巧的东西,冬天不能过于温暖,夏天不能过于贪凉,不要露卧于星月之下,不要睡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不能触犯。五种滋味进入口内,不要使它们偏多,所以说: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这是五行生克的自然道理。 凡是说到伤损的事情,也是不便于觉察到的,但是时间长了就能有损于寿命。所以说善于摄养生命的人,起床睡觉一年四季时间有早有晚;活动和静居也有使它和谐的规律;屈伸筋骨,有偃仰的方法;杜绝疾病,清除外邪,有吐纳的方术;使营卫流行敷布,有补泻的方法;调节劳逸有给予和掠夺的要领。忍受愤怒以保全阴气,抑制欢喜以涵养阳气,然后先服用草木的药物用来救济亏损,再服用金丹用以决定长生久视,长生的道理,全都在这里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com/gjycd/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了噜,这些中药要过洋*节
- 下一篇文章: 做为中药师你不得不知的七香和十二精